正文 Z(三)(2 / 3)

【捉蹩子】後悔,悔恨:沒等慶山把話說完,滿囤從鼻子裏“哼”了一聲說:“改造蛤蟆塘?有你們~的時候。”(林予謝樹《咆哮的鬆花江》)

【桌膛】抽屜:陸鬆炎三腳兩步跨入寢室,從床下扯出一張白紙,~掏出筆墨,白紙帶著刷刷響聲迅速鋪開,下筆行文,草稿也不打。(溫福林《心路》)

【茁實】壯實:孩子們一個個活潑~,很是招人喜歡。(《難忘歲月》)

【酌量】掂量,思量:還是眼饞呢?你在心裏~~,啊?(林予謝樹《咆哮的鬆花江》)

【吱兒喳】吃香甜或麻辣食物刺激發出的聲音:進屋一看,原來李富貴和於老蔫正坐在炕上~地喝著燒酒哩。(林予謝樹《咆哮的鬆花江》)唧唧喳喳:鷹拿燕雀~叫,兔子見了草棵蒙。(二人轉《雙鎖山》)

【吱呼】動靜,聲音:打了一會兒沒有吱護(呼),低下頭一看死了……(徐娟《關東風俗故事》)

【吱聲】做聲:問他幾遍,他都沒~。告訴一聲,說一聲:難道你還想窩在農村一輩子不成?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你盡管~。(丁誌闊《百年關東》)

【吱哇喊叫】又作“吱哇亂叫”。大聲喊叫:窗格子糊著的白粉蓮紙剛透亮,他就扯起像小喇叭一般清脆的嗓門兒~起來。(林予謝樹《咆哮的鬆花江》)“小珍!小珍!”“幹啥?吱哇亂叫的?”(張河《在商店裏》)

【吱哇亂叫】見上條“吱哇喊叫”。

【吱吱嘎嘎】聲響刺耳,難聽:這日子你能支巴開呀?非買個電視一天~的,也不嫌鬧得慌。(趙韞穎《老娘淚》)

【吱吱啦啦】泛指炒菜時的聲響:外屋地~,王鳳蘭煎炒起來。(林予謝樹《咆哮的鬆花江》)

【呲拉毛兒】不滿,發脾氣:修個屁路!錢是齊啦,說不上揣誰的兜裏?嶺東路不還是那麼稀糊淖濘的嗎?車一過兩道溝,人走道直咬鞋。誰敢~?(張鈞《偽都煙雲》)

【嗞拉火】火柴:裝上一袋煙,他去取~。(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嗞嗞啦啦】象聲詞,吸吮時發出的聲響,形容舒服、有滋味:他強挺著從櫃蓋上的搪瓷帽筒裏掏出一塊黑土子,塞在煙袋鍋裏,點著了便頭朝裏斜躺在炕頭上,~地吸起來。(於雷《屬龍女》)

【滋】噴射:漂流船漂到水麵平穩的開闊處,遇到了另一艘漂流船。還沒等我們動手打水仗,那船上的遊客們又是船槳拍、又是水槍~,弄得我們渾身精濕的。

【滋兒咂】一般指飲酒吸吮時發出的聲音:桌上放著一盤子炒雞蛋,一盤子炒粉條,李富貴和老薑頭麵對麵著,~地喝著燒酒哩!(林予謝樹《咆哮的鬆花江》)

【滋溜】大口喝水發出的聲音:教我們馬哲的是個老太太,一邊聽我沉痛地交代,一邊~~地喝著白開水,眼皮兒都不願意抬。(溫文穩問《沒人疼》)

【滋潤】舒服,舒適:小日子過得挺~。

【滋芽】發芽,冒芽:苞米泡了三天,剛剛~。(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滋滋】形容很快,飛快:聚寶盆~地長,眼看邊都頂房巴了,壞水忙喊:“行啦!行啦!”可他的話不靈了,一下子把房巴撐塌了。(王德富薛延霞《長白山人參故事》)

【齜牙】反對:嫂子和你說道理:當官的娶幾房太太還是什麼新鮮事嗎?還有誰在邊上~嗎?(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不屑的神情:工作隊長聽著大家的揭發批判後~說:“批得好,但不能光喊口號不是?”(溫福林《心路》)

【齜牙子】露齒:我見過他,豬肚子臉,~,溥儀偏在我們學生麵前拿他開心,他還滿不在乎。(《末代皇族與八旗子弟》)

【子兒】泛指錢幣:都給你還不行嗎,俺也就這倆~了。(《難忘歲月》)

【子蓋兒】牛羊臀部肉:我要這塊~,好涮著吃。(汪玢玲李少卿《長春市民俗方言誌》)

【子母殼】子彈殼:聽著溝裏響起民兵打靶的槍聲,他推開作業本,跟夥伴們撿~去了。(陳世凱《歲月踏歌》)

【子孫根】指睾丸:她警告石猴子,說以前啥樣她不追究,今後再拈花惹草,她就捏碎他的~。(於雷《屬蛇女》)

【子孫餃子】舊時北方婚俗之一,新娘子下車後吃的餃子稱子孫餃子,喻意多生貴子,子孫多多:看,現在新娘吃~了。(汪玢玲李少卿《長春市民俗方言誌》)

【子午卯酉】結果,究竟:這兩個小子哪有王維的身板好,再說又不敢大搖大擺地跟著,跟了十來天,也沒跟出個~來。(王德富薛延霞《長白山人參故事》)石茂財悄手躡腳,轉到了徐家的後窗根。冬天窗戶糊的嚴,聽不出個~。(梁之《長白山人》)

【仔細】節儉:那時,家裏困難,全靠老爸一個人上班維持九口之家的生活,要不是爸媽過得~,哪有俺們兄弟姐妹的今天啊!

【紫巴溜丟】顏色發紫:這蘿卜~的。(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紫蒿爛青】見本頁“紫爛蒿青”

【紫拉蒿青】義同“紫爛蒿青”:石懷亮嚇得一怔。牛老二以為是棒子手搶劫,拿燈一照:是個婦人,燙著一頭羊毛卷兒的發,也許是和男人鬼混了,戧毛奓翅的,臉色~的,眼神兒呆滯……(張鈞《偽都煙雲》)

【紫爛蒿青】又作“紫蒿爛青”。顏色青紫:他身上~傷多處,特別是軟肋梢子都碰斷。(劉海源《王寶川下關東》)翟元龍把我綁在草棚子裏,用鞭子使勁抽,抽得我渾身紫蒿爛青,還不住手。(蔡天心《大地的青春》)

【紫歐歐】顏色發紫:那棵草,有一尺多高,幾張青葉兒,披散著頭,開著~的花。(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自打】自從:~知道了這件事兒,我一猜就是你泡的秤!別人他幹不出來呀。(何慶魁王永奇《聖水湖畔》)爹,~從旅順口回來我是萬念俱灰,這事先放放吧。(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

【自兒】痛快,自在:三軍司令拚命想把美觀的優勢壓下去:“你可比皇帝強多了。皇帝活的哪有你~呀!”(馮延飛《美麗的田野》)

【自個兒】自己:王寶川~不去耍錢,對那些有賭癮的還相勸。(劉海源《王寶川下關東》)他蹲在草地上淌眼淚,恨~不該跑這兒來學藝。(《庫爾金學藝》)

【自己個兒】義同“自個兒”:~同意不能叫苦……(耿瑛《排張郎》)

【自己配藥自己吃】東北俗語,自作自受:原來以為這下把別人治了,沒想到~了,這才叫有苦說不出呢!(陳明遠《風流東疆人》)

【自驚打怪】自己故作大驚小怪的樣子:他老伴~亂嚷嚷。(大群《還貸糧》)

【自來舊】形容物品新時如舊時,引申為人的長相老成:李琦是半個東北人(他的母親是東北人),這位爺的長相屬於~。(馬星海英寧《東北一家人》)

【自來色兒】本色,原色:你看人家這小包頭的嘎叭叭一擺擺,不擦胭粉~,楊柳腰賽筆管兒,走起場來嘰登硌登盡是點兒。(王兆一等《長春曲藝史料》)

【自來熟】形容人易接觸,為人隨和,善交流:演員與觀眾能交流,演員一上場就和觀眾~,嘮上幾句嗑後,觀眾自然就願意和你處了。(霍長和金芳《二人轉檔案》)

【自屎不覺臭】自我感覺良好:看不到他人優點,看不到自己缺點,說白了這叫~!(溫福林《心路》)

【自由兒】形容坐車、打秋千、玩兒壓板等不用費力而動、走:來,咱比賽打秋千去,又~,又刺激。(《難忘歲月》)

【漬白菜】又作“漬酸菜”。醃製酸菜:在東北,每到冬季,人們往往會發現東北人有一個奇怪又整齊的行動~。(楊軍曹保明《俺們東北人》)我昨天漬酸菜累得腰酸腿疼。(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漬酸菜】見上條“漬白菜”。

【總】彙報,報告:我怕那句話說得不相當,讓你給~上去。(《天職》)

【總催】土匪黑話,土匪中管行走的頭目:~專管行動時督促不準拖拉。

【走背字兒】倒黴:謝廣坤想,我現在是~了,滿門遭霜打啊,一步一個叉號,一步一個跟頭,哪裏有什麼喜事。(張繼《鄉村愛情1》)

【走菜】上菜:“幾位掌櫃的,也不用上雅間?”一人說:“不用,這多敞亮,~吧。”(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

【走潮子】土匪黑話,伎倆被識破:臨了,二玍子還不放心,叮問:“能不能~?”(張鈞《偽都煙雲》)

【走道兒】婦女改嫁或與他人私奔:命苦的孩兒呀,沒依沒靠,爹死了娘~,我熱淚滔滔。一條小命啊,就像斷根的草,南風吹北風刮,大野地裏飄。後老婆一見孩子死了,這下可害怕了,於是跟著一個小爐匠~了。(曹保明《烏拉手記》)

【走動】排便:這幾天上火啦,都三天沒~了,真愁人。(陳世凱《歲月踏歌》)泛指親朋好友間的來往:貧宣隊也是,也沒考慮咱兩國之間還沒有~呢,這家夥把他大哥打的,就問那頭豬賣給美國哪兒了?(馮延飛《美麗的田野》)

【走風】走漏風聲:你去姚家~,哪能瞞得過我們的眼線?(思妃《天歎》)

【走堿】堿性流失:一連關門閉戶好幾個月,貨架上的更生布過了性,肥皂走了堿,原本就帶點兒捂巴味兒的橡子麵、協和糧,這下都變綠了……(張鈞《偽都煙雲》)

【走腳】指桌椅、門窗,建築物等變形:這凳子~了,別坐!看摔著!(《參花》)形容事情辦走樣:挺好的一件事兒,沒想到你這麼把握的人還給辦~,別人還沒法兒插手了。(陳世凱《歲月踏歌》)

【走景】應付,應景:~的事兒嘛,時間也寫的是大以頭。(於雷《屬蛇女》)

【走遛兒】來回踱步,走來走去的樣子:老張肝火上升,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瞪眼罵人。白天在屋裏屋外~兒,不斷找密電處長催問前線消息。(成玄《張作霖演義》)

【走馬星】舊時的迷信說法,指人是東奔西跑的命:他就那命,成年到輩子跟個~似的,到處奔波。(陳明遠張子清《時代足音》)

【走腦子】思考,動腦子:古人說:“三思而行”,你可倒好,啥事兒也不~,來的可是快當。(施立學《關東故事學》)

【走偏門】走後門,走旁門左道:抬這破石頭,一條累得跟驢似的。嗨,沒出三天,冒出了表妹來,走個偏門,就把你調夥房去了。(謝頤豐《氣血飛揚》)

【走平道】順利,沒有障礙:李會計挺活潤,到縣城辦事~一樣。(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走熱蹄兒】責怪他人坐不住:她一天東遊西逛的都~了,冷不丁地要她坐班兒綁個死身子,那可受不得。(陳明遠《風流東疆人》)

【走三場】二人轉開場演藝有“一場看手,二場看扭,三場功夫全看走”之說,稱走三場:基本功穀小舫樣樣精通,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滾瓜爛熟,~,挎大板、唱小帽,入正戲步步叫絕。(於雷《屬蛇女》)

【走山】指上山采集山貨:當家的~去了,下晌能回來。(施立學《關東故事學》)

【走身子】遺精:不知道哪兒得罪她了,晚上不讓上炕,隻好打地鋪,媽的,還~了!(陳明遠《風流東疆人》)

【走時氣】走運:有句老話兒:人~馬走膘,近來,他啥事都挺順當的。

【走手】失手:你快把刀拿下來,我害怕,你要真走了手,我這小命就完了。(張繼《鄉村愛情1》)

【走水】服飾上的波浪形花紋:姑娘穿著一身白色的布拉嘰,下擺是蘭色的~花紋,那麼苗條淡雅。(溫福林《心路》)跑空,走漏消息:咱們為啥一回回~?頭發有眼線,這個眼線非常厲害!(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

【走銅】挨槍子兒,槍斃:咱先把話撂這兒,早晚兒不等,俺非給這小鬼子~不可!(謝頤豐《激蕩山河》)

【走頭子】跟男子私奔或多次改嫁的婦女:她是個~,嫁給誰也長不了。(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走五道】一種隨地可下的遊戲:下大鞭的,走~的,仰巴殼看雲彩的,什麼樣的都有,人們就是不想幹活。(《柳二爺的老式花鏡》)

【走喜】滿族風俗,象征吉利:佛托媽媽的神靈就會保佑河生平平安安。然後,親自把河生抱下悠車,抱到外麵去~。(於雷《屬龍女》)

【走戲】排戲,排練:已成為鐵嶺縣劇團業務團長的趙本山……就來到電視戲曲片《摔三弦》劇組,與陳佩雲、王秀芬~。(李忠淮李忠堂《鐵嶺趙本山》)

【走相】行動姿態:“抬頭老婆低頭漢”,打眼一看她那身量兒、~,她是啥人俺心中就有個大約摸了。(《關東文學》)失態,脫相:老吳頭病得~了,八成要危險吧!(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走心勁兒】用心:俺是看著小石頭長大的,從小就聰明好學,遇事兒~,長大了準錯不了。(溫福林《心路》)

【走星照命】離家在外,到處奔走:你一走就是幾個月,整年這麼~的啥時候是個頭兒,這個家還要不要了?(李東旭李興華《轉王趙本山》)

【走楦】鞋走形:咱是不差錢,這鞋雖然~了,可修理修理還能穿個年八的,扔了可惜了兒了。(陳世凱《歲月踏歌》)

【走油】浸油,失去油性:她從冰箱裏拿出油炸糕看了看說:“都放~了,不能吃了。”(《難忘歲月》)過油:你個白帽子!做地三鮮哪有不~的?(隋振山《從山裏走來》)

【走字兒】走運:他二姨夫,這下可該你~嘍!你咋答對人家的?(林予謝樹《咆哮的鬆花江》)

【揍】打碎:小心別把玻璃~了。

【揍相】罵人話,麵相可惡:話話說不明白,事事辦不明白,瞅你窩窩囊囊的熊樣吧,不是個好~。(《吉林文藝》)

【足實】很多,滿足:去時拉了一趟水果,回程配滿了一車貨,這趟賺了個~。(陳明遠張子清《時代足音》)

【足數】夠數,不缺少:看見沒?人家這是“黨員櫃台”,保質保量,要是不~,少一賠十!(陳明遠《風流東疆人》)

【足興】夠用,充足:你看我這菜啥的還不太~呢。(蘇景春《喜鵲登梅》)一看飯不太~,炮頭李坤說:“我歲數大,抗餓。你們幾個吃吧。”(曹保明《長白山漁獵文化》)

【足足裕裕】充足,足夠:老頭子和善地笑著,繼續地說:“唉,我的酒也喝~的了……”(蔡天心《大地的青春》)

【祖輩傳流】祖上傳下,輩輩流傳:試試看嘛,聽說這幅字畫兒是人家~下來的,寶貝著呢。(陳世凱《歲月踏歌》)

【祖墳冒青煙】受先代福佑後代發達:我可不這麼想。我走了大半輩子垛,能留下本兒——我這個人,就是~了。(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

【祖宗八輩兒】祖輩,長輩:咱~也沒做什麼缺德事兒啊,咋出來這麼個敗家子兒呢!(溫福林《心路》)

【祖宗板兒】比喻神聖的地方:這孩子太嬌慣了,都擺到~上啦。(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鑽老婆門子】形容不正經,亂搞女人:這老家夥在家胡作非為,成天價不是賭錢,就是~。(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鑽門盜洞】貶義,想盡辦法,尋找各種門路:你爹求爺爺告奶奶、~給你找了個工作也不知道珍惜,說辭還就給辭了!(陳明遠《風流東疆人》)

【鑽牛犄角尖】鑽牛角尖,比喻行為極端:辦事不要~兒,廣納箴言,才能少走彎路。(陳明遠張子清《時代足音》)

【鑽錢眼兒】比喻視財如命:他~了,六親不認。(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鑽天猴兒】一種手持煙花:在一個爆竹攤床前,一個小小子拉著爸爸的手嚷著:“我要~!”

【鑽頭日腦】形容奸猾,到處找便宜鑽營:聽說這排隊是買削價商品,他~往前擠。(《關東文學》)

【鑽席筒子】舊時將處死的人用席筒子卷上埋葬,比喻被處死:就你這麼個做法兒,不管天不管地的,早晚不等得~!(《十字血》)

【鑽心摸眼兒】費盡心機,不擇手段:這孩子受寵來了勁,~地偷車鈴。(洪飛《偷車鈴》)

【鑽錐】出芽:布穀鳥叫了一陣,又歪頭看了一陣,明白了:原來苞米已~,豆子拉象鼻,鬆林大隊早已把地種完,叫遲了!(梁之《長白山人》)

【賺】扣、留:跟誰打招呼了,就偷著給~下了?膽子也忒大了點兒吧!(陳世凱《歲月踏歌》)

【攥出水】十分珍惜,引申為吝嗇:那是個鐵公雞,一分錢能~來,你讓她出錢都趕上抽她的筋了!(隋振山《從山裏走來》)

【攥湯子】滿族夏季食品。將玉米泡發酵磨成麵糊狀後浸幹,揉成團攥在手中,從湯套中擠出至沸鍋煮熟即可食:盛夏時節,我最愛吃媽媽的~,涼絲絲的,酸巴嘰兒的,特好吃!

【嘴巴啷唧】也說“嘴巴啷嘰”。吐狂言髒話:批評兩句他就立瞪眼,~不幹不淨。(馬慶山《分組會上》)女:剛才抓的那個人兒犯了啥罪兒?男:私賣菜不服管還嘴巴啷嘰兒。(《黑龍江藝術》)

【嘴巴丫子】腮幫子:死丫頭我讓你嘴再硬,我今天要削你~。(汪玢玲李少卿《長春市民俗方言誌》)

【嘴爆鞭兒似的】說話快且響亮,像放鞭炮一樣:進了老房子,沒容分說,抱起穀宇就走,~哏叨豆枝兒:“真要命,反革命咋的?誰說反革命分子不興趕份子?”(於雷《屬蛇女》)

【嘴不對心】口是心非:你說話咋~呢?你是咋想的,其實我最清楚。(《十字血》)

【嘴茬子】又作“嘴碼子”。泛指口才,語言能力:雖說人家文化不高,~挺棒,作風雷厲風行,工作樣樣搶上。(汪玢玲李少卿《長春市民俗方言誌》)光用嘴碼子唬人和氣不了,我又不是三歲小孩子!(《黑龍江藝術》)

【嘴茬子頂對】形容能說會道:這年頭做生意非得有個像你這樣機靈、~的人不可。(張鈞《偽都煙雲》)

【嘴臭】說話使人不愛聽:她~,說話欠思考,不知不覺地張嘴就把人給得罪了。(溫福林《心路》)

【嘴大】說話管用:那可不,人家~,咱的嘴小,沒有戶口就是黑人,說他是探子,就是探子;說他是土匪,就是土匪。(張鈞《偽都煙雲》)

【嘴大舌長】愛傳話,愛說閑話:不愛說話有什麼不好?女人~,一天東家長西家短的好哇?(李東旭李興華《轉王趙本山》)

【嘴大舌敞】心直口快,有啥說啥:“你沒見往西去,有一道火車線兒嗎?”勞工有點兒~,“這麼多石頭可咋往那兒運!”(張鈞《偽都煙雲》)

【嘴刁】說話刁滑:這小鬼~,差點兒被她騙了。

【嘴兜兜著】地包天的嘴型:蘭枝是個小胖子,~,鼻子有點翹,眼睛也不大,不是個十分俊的姑娘。(梁之《長白山人》)

【嘴短】吃了、拿了人家的東西,心裏發展:吃了人家的~,那兩位隻管下棋,不知不覺肉也吃了,酒也喝了才想起問年輕人何以至此,年輕人趕忙叩頭於地,並不說話。(施立學《關東歲時風俗論》)嘴笨,不善言談:二柱子也不~:“二嫂的奶子大,奶水也多,你的肯定好吃唄!”(丁誌闊《百年關東》)

【嘴兒順甜】會說話,嘴甜:麥主席,看姆行不?大夥都說姆~。(於雷《屬蛇女》)

【嘴反潮】說錯話,詞不達意:報幕員好像~了,把歌舞表演說成舞歌表演,你說逗不逗!(《難忘歲月》)

【嘴黑】話語尖刻、犀利:“婁玥,你別怪我~。”心直口快的丁金鎖單刀直入地把話挑明:“要我說呀,你就別隻顧往死胡同裏鑽,聽說你替警察署……你當我們不知道呢?”(張鈞《偽都煙雲》)你這個小丫頭片子嘴真黑,是不是小孩子不睡覺——欠悠!摩托車不著火——欠踹啊!(王德富《參花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