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二)(2 / 3)

【支窗】舊時東北民居的老窗,可以支起或吊起的窗扇兒:糊著窗紙的老窗,夏天就支起來,稱之為~,這是為了房子裏能通風換氣。(曹保明《長白山漁獵文化》)

【支翻車】出事:總不放心讓兒媳婦當家,怕支翻了車。(施立學《關東故事學》)

【支黃瓜架】(多指人)撕扯僵持在一起:一看石茂財在牲口棚裏和牛~,才想喊,站在一邊的四海說話了:“快,幫著茂財把牛鼻具給它戴上!”(梁之《長白山人》)兩個人支起黃瓜架,誰也不肯鬆手。彼此憋足了勁兒,死死地抓著前拉後拽的。(張鈞《偽都煙雲》)

【支黃瓜架上】拖黃,沒指望:你要是把俺們的工資給~去,俺們就把你這廠長從台上支到台下去!

【支架子】指跳舞時男女舞伴舞姿僵硬:倆人隨著悠揚的舞曲,支著架子跳起了交誼舞,把他曬到了一邊兒。(陳明遠《風流東疆人》)動手打架,相互拉拽:趙四一邊與劉能支著架子,忽然用頭頂了劉能一下,說:“打他又能怎麼的,還能把我抓起來。”(張繼《鄉村愛情2》)

【支開戧】能力強,有主意和辦法: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能~。(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支了】話不投機,頂牛:剛才還好好的,不知為啥倆人談著談著造~,吵起來了!(《春風》)

【支棱】翹起,豎起:車走平川路,開船得順風。陰天賣白菜,越賣越~。(王兆一等《二人轉史論》)形容衣服或物品規整、筆挺:你看你這衣服褶褶巴巴的,你看人家儀仗隊員那衣服支支棱棱的,一點兒褶都沒有!(陳明遠張子清《時代足音》)

【支棱八翹】形容物品不規整:他悄悄一拉,一個包袱被拖出被子,再用手一摸,全是~的銀元。(謝頤豐《氣血飛揚》)不知他車上裝的是啥稀奇物,不長不短不方不圓~一包包。(王玉璽《撅鞭杆》)

【支棱耳朵】側耳:小老王~聽著,心裏納悶兒:驚蟄媳婦這是罵誰呢?她提上褲子追出來想問問,尤氏已經走沒影兒啦。(張鈞《偽都煙雲》)

【支料】料理,操辦:挺好的喜事,等著太有去~呢,你們又打了仗。(李鳳德《大丈夫吳太有》)

【支毛】也說“支棱毛”。比喻不順從,反抗鬧事:我去歇馬嶺問了。天外天說,老朱家和鎮三江有瓜連,關係還不一般。麵對鎮三江,他天外天也不敢~。(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你尋思現在還是過去呀,解放了,那些壞人不敢支楞(棱)毛了。(於雷《屬蛇女》)

【支毛奓翅兒】不服勁兒,挑事、鬧事:“那麼多錢?”呂寒江眼睛一長長,心裏驚訝地想,明知道讓他宰了,也不敢~,乖乖地付了錢,走出門口猶覺不痛快,從來沒有這麼窩囊過。(張鈞《偽都煙雲》)

【支篇】與女人發生不正當性關係:小梅一臉的不屑:“看你這容光煥發的模樣,準是又跑哪個娘們兒炕上~去了吧!”(張繼《鄉村愛情2》)

【支腿拉胯】又作“支腿撂胯”。形容器物擺放不整齊:這被褥是誰疊的,~的!(《難忘歲月》)伸胳膊伸腿,姿勢不雅:挺大個姑娘,站沒站相,坐沒坐相,支腿撂胯的多掉價!

【支腿撂胯】見上條“支腿拉胯”。

【支捂】支配:過了年,就~不開了,把一頭毛驢賣了……(傅餘森《婚禮》)

【支眼皮兒】相中,看上:真叫人瞧不起,就那麼一腳踢不倒的倆半錢兒,還叫你支了眼皮啦!(陳世凱《歲月踏歌》)

【支莊兒】給他人支招兒,指手畫腳:觀棋不語真君子。你們可聽好了,誰也不興~的。(陳世凱《歲月踏歌》)

【支嘴兒】從旁給人出主意:他在當院兒倒背著手~,驚蟄、牛老二、丁來順幾個小夥子動鍬鎬,三下五除二,一陣兒就把燈籠杆豎上了。(張鈞《偽都煙雲》)隻說不做:我就~,要啥錢?(《電影喜蓮》)

【隻男個女】泛指子女:他忿忿地說:“誰家都有老有少的,都有~的,像你這樣六親不認的真少見!”

【芝麻鹽兒】磨碎成麵的芝麻:~,兩大包兒,新鮮鯉魚好幾條。(李起《下奶》)

【枝兒是枝兒,蔓兒是蔓兒】實事求是,實話實說:“宣統就是三年皇帝!~,一點兒不含糊。”牛萬福咋咋呼呼有點兒裝大把了,“你們看,他從北京到新京,登基三回,每回三年,三三見九,地火遍地燒,迎風吼!這當然也是天意。”(張鈞《偽都煙雲》)

【知大知小】孝順,明事理:俺家裏沒有丫頭,就把三兒當丫頭養著,書數他念得多,~的。(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

【知近】關係密切,知己:他常在背地對~的人說:“我明白,他們是惦上我的果園啦。”(路明《搖錢樹》)

【知冷知熱】關心、體貼人:老朱大哥,你好福氣呀,認了這麼個~的幹兒子。(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

【知皮兒不知瓤】知人知麵不知心:真是世態炎涼,~。誰能想到小華背後會陷害她的救命恩人呢!

【知書識禮】有知識,有教養:你姐夫表麵上看起來~的,其實一肚子小九九。(張繼《鄉村愛情1》)

【知心嗑】知心話:謝謝鄉親們給我這麼一次機會,我這不是講話,隻是和大家說點~。(馮延飛《美麗的田野》)

【肢角】泛指牲畜、動物的角:小花鹿告別了朋友們,撒開雪白的四蹄,抖起美麗的身體,頭上帶著兩隻威武的~,朝高山飛奔起來。(《鴨綠江的傳說》)

【執仗】執事,司儀:差不多了,~都有了,酒席都備好了,帖子也都下了再沒有別的了吧?(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

【直巴楞登】直率,耿直:麥臣經常取笑他,說他就有一條狗腸子,~不拐彎。(於雷《屬蛇女》)直挺挺:交手架,打得凶,打的臉腫鼻子青,倒在馬路上~!(李微《秧歌選》)徑直:曾番背著帶死不活的章傳熙,~進了大隊院兒……(木青《不許收獲的秋天》)

【直巴筒子】性格直爽的人:二嫂我是個~,有話就說不會瞞。(徐昶奎《掫飯桌》)

【直巴頭】直性子人:鄭師傅是個~,不會繞彎子,有什麼話都直截了當地說。(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直板板】僵直:第一看你嗓音如何;第二看你機靈不;第三看你是否夠材料,手腳~的不行。(霍長和金芳《二人轉檔案》)

【直杵】指說話辦事不繞彎子,直來直去:不用來那麼多客套話,你有什麼意見就照~,我這人就喜歡爽快。(溫福林《心路》)

【直打直說】直說,實說:你二舅的脾氣,你知道,有什麼話,就~!(蔡天心《大地的青春》)

【直呆】呆呆:肖香梅投去的是敬畏眼神兒,看大龍女時,~的眼仁裏充滿了慈愛。(於雷《屬龍女》)

【直瞪瞪】話語直率,讓人目瞪口呆:“要說呀,俺家傳文也對車皮的事上心呢!依我說,實在不行啊,咱是不是找找一郎?”傳文~地冒出一句說:“找一郎幹什麼?”(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

【直跌個】七上八下:薑明水見雙頂子這麼晚了找自己,心裏頭~,他擔心改造完的線路出問題。(李吉明《風雨》)

【直盯盯】眼睛看某一點不動,目不轉睛:他兩眼~地瞅著自己映在泉水中的影子:圓臉變成了瓜子臉,又黃又瘦,他越看心裏越不是個滋味。(王德富薛延霞《長白山人參故事》)

【直勾勾】目不斜視,呆愣愣的樣子:喝悶酒的傳武眼睛~地盯著台上的人,他對這聲音是多麼熟悉啊!(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用左袖擋臉,右手遞煙。說:“大哥,你抽煙。”不許~地瞅。(二人轉《王令安借當》)

【直鉤】招服:不讓你去,你非去。咋樣,叫人家給~了吧?(陳明遠張子清《時代足音》)

【直乎】直爽,率真:我也看好了,這丫頭~心眼兒,對咱傳武像是一盆火,什麼涼水也澆不滅。(高滿堂孫建業《闖關東》)

【直勁】連續,不間斷:第二天,參姑跟石義下田幹活,剛一出門,就叫鄰居圍住了,向他們~道謝。(王德富薛延霞《長白山人參故事》)這米酒“嘩、嘩”~兒翻花,就像開了鍋似的。(吳寶三等《黑龍江傳說》)

【直撅撅】直立站立,形容挺直:那幾個稻草人雖然~地在田裏站著,可那飄舞著的袖子,還是把饞嘴的家雀嚇得遠遠的。(《難忘歲月》)

【直來直去】直率,心直口快:“郭軍長,我說得可是?”郭鬆齡反唇相譏:“我們軍人講話,不妨~。”(成玄《張作霖演義》)就是教唱曲的作坊吧,這個許氏不太愛說話,說話~沒啥心眼子,也有好處。(宋平《張作霖秘傳》)

【直愣愣】呆愣愣:傻了,像一截木頭,兩眼~地望著馬鐵光和連霞。(話劇《榆樹屯風情》)生生地:孫大疤還有許多未說出口的話,被馬大壯~地頂了回去,他感到窩心。(謝頤豐《氣血飛揚》)說話做事不繞彎子:“你叫關文放?關縣長?啊,是不是?”女的~地問。(於雷《屬蛇女》)

【直愣神】呆愣愣:二蛋子二話沒說,打開皮包就點了五千元錢甩了過去,那計生辦主任~,他從來沒有遇到過繳計生罰款這麼痛快的。(丁誌闊《百年關東》)

【直溜兒】比喻人正直剛毅,有骨氣:咱大青溝我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這老七太爺,一個是咱奶,做人做得硬朗、~。(趙韞穎《老娘淚》)

【直羅鍋】強製改變他人主張:我非要給他~不可,不能讓他那麼幹。(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直麼】強迫他人去做某件事情:第二天大清早,李二壞又把小豬倌叫過去,雞蛋油餅擺了一桌子,硬叫小豬倌吃,小豬倌不知李二壞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又加上李二壞~叫吃,就咬了一口油餅。(王德富薛延霞《長白山人參故事》)

【直眉瞪眼】目瞪口呆的樣子:看你那~的怪樣兒,往後啊,咱們就常在一起啦!(林予 謝樹《咆哮的鬆花江》)

【直眉愣眼】人因驚愕、驚訝而呆愣愣的樣子:我開門一看,他像木頭樁子似地站在門口,倆眼~地瞅著我。還給我朗誦詩歌:“啊!白雲,黑土給你道歉,看我多可憐……”

【直門兒】一直,不停地:已經醉了,還~往下喝。(汪玢玲李少卿《長春市民俗方言誌》)一心,一門心思:他的店裏的住客越來越少,一百多輛車的大店才住了六、七輛車,而且還~想走。(曹保明《關東店鋪》)

【直嗓子】形容人嗓音發直,難聽:就他那五音不全的~,張嘴“嚎嘮”一聲,把人都給嚇跑了!

【直聲拉氣】聲音刺耳難聽:剛開始,唱得人們聽著心裏發煩,~地不說,要板沒板,要眼沒眼。(《二人轉藝人李洪秀》)

【直挑】直說:咱們既不抓辮子,也不打棍子,有建議和意見就~。(陳世凱《歲月踏歌》)

【直捅】也說“直拉”。直說,直做:你這會兒自個兒來了,好嘛,那姆就擀麵杖杵耗子洞~。(於雷《屬蛇女》)我看哪,這賬咱就別算了,直拉吧,行不?(李吉明《風雨》)

【直突突】因恐懼而發抖:韓大芹的心裏~,可表麵上裝得很平靜。“這是誰告訴她的呀?這人嘴咋這麼欠呢?”(何慶魁王永奇《聖水湖畔》)

【直眼兒】目光發直:那誰知道。別看了,都看~……(王德富《人參緣》)驚訝,驚愕的神態:老太太一聽~了:“這麼說,我兒子這回要糟糕?”(李惠文《八出戲》)

【直腰】腰杆子硬,揚眉吐氣:到時候生產隊一散夥,誰還管富農、地主,姓葉的又該~了!(梁之《長白山人》)

【直轉磨磨】急得直轉圈兒:忘了向老頭討酒錢,這可怎麼上櫃台交賬?急得他~。(曹保明《關東店鋪》)

【值當】值得,應該,犯得上:為一隻馬蹄子,~往場部跑?(《不能分心》)用她的話說那麼少的魚不~讓我媽媽費事再做,她自己收拾好了全部做熟,然後把燉好的熱騰騰的魚和湯分一半送給我們,所以我們從來沒有空落的時候。(丁一夫《東北人是咋樣的》)

【值個兒】值得,合算:娘吃了那麼多苦,為個啥?不就為你有個出息嗎?娘頭拱地供你念書,供成了,再苦再累我~呀。(趙韞穎《老娘淚》)要是因為人家衝咱下茬子,汙蔑了自個兒和自個兒的親人,就動那麼大的肝火,我看不~,心胸太狹窄啦!(林予謝樹《咆哮的鬆花江》)

【值為】因為:就~他老李家窮,寶珍就不能跟來春成親。(《桃李逢春》)

【值重】看重,珍重:根據他的經驗,從他手買東西是叫人放心的——莊稼人手裏每分錢都是~的,得來不易呢!(陳映實《老羊倌買鞋》)

【紙兒包紙兒裹】形容小心翼翼,十分珍惜的樣子:牛老大盤著腿兒坐在炕上喝了幾口水,拿出一個~的小紅包放在桌上。(張鈞《偽都煙雲》)

【紙匠鋪】舊時造紙作坊:王金鍾和林桂蘭就開了一個~,每年春秋作坊開工,還招幾個勞金幫助造紙,專門生產關東民間的老窗戶紙。(曹保明《東北土匪》)

【紙碼】祭祀用的紙錢:嶽把頭領著大夥來到鵝毛頂子,壓了戧子,立了“老爺府”,升了~,第二天就排棍壓山。(王德富薛延霞《長白山人參故事》)

【紙毛子】指碎紙邊,紙屑:過去,車間裏~滿天飛,人們都戴著個大口罩,露出一樣的大眼睛。(陳明遠張子清《時代足音》)

【紙捏子】往燒紙上打印銅錢印記的工具:~是鐵質的,樣子像倒扣的高腳杯,外邊是圓形的鐵箅,中間是四方的空心鐵柱,將他扣在一摞燒紙上,用棒子一打,紙上就會出現了紙錢兒的烙印。(高傑賢《拂曉長春》)

【紙炮】土槍:我想現在家家都備了洋炮和大藥,可隻有洋炮和大藥卻是放不得槍。所以我想再試著做~兒,若~兒做得成時,爹你盡可去賣,保你賺錢。(思妃《天歎》)

【紙葉子】紙牌:你孩子明天進城,給爺爺買副~。(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指鼻子畫臉】指著他人鼻子臉,憤怒的樣子:“呸!”國有他媽實在忍不住,衝著李富貴啐了一口,~地說:“有毛主席、共產黨,咱貧雇農還落不到賣兒賣女的份兒上!”(林予謝樹《咆哮的鬆花江》)

【指撥】指點,點撥:隊裏事務如此,社員們一些家務瑣事他也總愛~,要個樣子。(馬加《寒夜火種》)

【指不上】指望不了,靠不住:全家人就指一輛黃包車拉腳兒賺錢維持生活,靠他掏錢就醫,豈不是半夜燒炕,~!(張鈞《偽都煙雲》)

【指冬瓜,罵葫蘆】指桑罵槐:“話可不能說得太絕了。老石大哥”,不知石懷亮的話沒分開襠,還是~,指了和尚罵賊禿,一語雙關也捎帶了小老王。(張鈞《偽都煙雲》)

【指肚為親】舊時包辦婚姻的一種,指腹婚:你阿媽在世的時候,我們倆~,那時候你還沒出生呢。(王鬆林《滿族薩滿神話故事》)

【指個醒兒】提醒:張雲雷看見別人發家眼熱,向劉連生~。(《春風》)

【指喚】用手指示某一點:你用手~~,我就能找著了。(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指門道,點卯竅】傳授技藝、竅門兒:“藝訣”和“藝諺”……藝人既把它看做~“學藝先學竅”的座右銘,也把它當作品德修養、藝術修養,以及處事哲學的精神財富。(霍長和金芳《二人轉檔案》)

【指頭肚兒】手指頭上有螺紋的鼓起部分:老婆天天給兒子洗呀,涮呀,還做了巴掌大的被樹葉大的褥,~大的枕頭,榛殼大的盆。(《佛爾赫》)

【指項】指望,希望:對這點兒~,不可坐吃山空,一旦又要紮脖兒,再想法子,就晚了。(張鈞《偽都煙雲》)您真若登開他任嘛不管,他可就沒~兒窘迫悲慘。(劉海源《王寶川下關東》)

【指著】打算,指望:您看,張楠紉針的時候倒挺認真,可她紉不上啊。手法不對,趕緊管誰借件兒衣服吧,今兒個別~了。(老許《紅男綠女》)

【指著破鞋紮了腳】比喻依靠不中用的人反而誤事:老程太太舞舞紮紮地非得還錢,弄得連咱都跟著崴進去了。這可真是~。(趙韞穎《老娘淚》)

【誌得意滿】得意洋洋:世財幫助過喜蓮,今天他~,儼然以主人的身份指手畫腳。(電影《喜蓮》)

【製驚道怪兒】故作震驚,大驚小怪:人家姐倆那是在鬧笑話呢,你~的幹什麼!

【製造手腳】暗下裏動手腳:從那以後,這一帶的招牌字一律改成大寫的,就是防備有人~。(曹保明《關東店鋪》)

【治乎】整治,懲罰:再要不改,咱就~他。(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治卷】治服:三下五除二,鐵柱就把那兩個囂張的家夥~了,跪地磕頭求饒。(王德林《法網恢恢》)

【治命】改變命運:咱不能認命認窮,要~,隻要努力拚搏就會有好日子過。(《難忘歲月》)

【治弄】鼓搗,擺弄:張大能耐看著小華在擺弄著草袋子,不解地說:“黑天半夜的你~那玩藝兒幹什麼?”

【治氣】慪氣,賭氣:鄉親們你們可聽明白了,我報名就是為了黃金貴別再~了,親姐夫小舅子治這個氣有啥意思呀?(何慶魁孫建業《聖水湖畔》)我本來也沒放棄來象牙山村投資,讓謝大腳來道欠,隻是跟謝大腳~。(張繼《鄉村愛情2》)

【治事】找毛病,整事治人:反了你了!你……你不想好了?小心我以後治你的事。(張繼《鄉村愛情1》)

【治罪】定罪:我就這麼點事兒,你有能耐就~吧。(王博王長元《關東方言詞彙》)

【滯】停滯,止步:這些年不行了,~住了,提拔不上去了。(溫福林《心路》)

【滯呆呆】呆呆的:項嫂也聽出來小老王的話裏有音兒,停下手裏的活計,眼神兒~地想:閨女大了,真是留不住啊!(張鈞《偽都煙雲》)

【滯難】艱難,不容易:平常時斷鹹鹽油腥不見,逢年過節吃頓餃子說不上咋~?(《黑龍江藝術》)

【滯扭】不情願,不順從:痛快些!叫你唱個歌兒還這麼~。(張鈞《偽都煙雲》)你看她滯滯扭扭把身轉,那工人等得有點兒不耐煩。(秋夜《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