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由文章末尾那首流傳千古的詩改編而成的。文中崔,林二人雖未言及情愛,但情意之深,透過字裏行幾間便可感知。林桃兒為了一個不是承諾的承諾,鬱鬱而終,即使不知道崔子文心裏是否有她,也無怨無悔。她臨死之前,口中言恨,但心中有愛,這便是“愛之深,恨之切”的道理。一個女子,能如此癡情,無怨無悔的等待,一直到死,也真屬天下第一情癡。她的死,是一場悲劇,而這場悲劇的根源,在於她的苦戀。崔子文並未說愛她,在行為上也克守禮教。她無法確定崔子文是否記得約定,是否愛她,最終苦思而死。文中同樣沒有交代崔子文是否高中,又因何事耽擱,但佳人已逝,再追究又有何用?由於他太重視功名,在很大程度上毀了這段金玉良緣。
這正是“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