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不負責任的話不聽,故意中傷的話不傳(2 / 2)

禍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禍彌甚。既不能隱而仕。小則譴斥,大則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譴斥而奉承上官,則奉承之禍不止失官;苟逃死而喪失臣節,則失節之禍不止喪身。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禍難者,固不可強。惟當躬耕,絕仕進,則去禍自遠。

風俗方日壞,可憂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決不複出仕,惟顧念子孫,不能有老嫗態。吾家本農也。複能為農,策之上也;杜門窮經,不應舉,不求仕,策之中也;安於小官,不慕榮達,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則無策矣。汝輩今日聞吾此言,心當不以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時與兄弟一觀以自警,不必為他人言也。

--陸遊:《放翁家訓》

[譯文] 墓碑上有銘文,並非是為了流傳千古啊。我已經自己記下生平大事,用來教戒你們,安慰後世子孫的心,能夠這樣我就滿足了;過分美化自己用來欺騙後人,難道是我的意願嗎?

我一生從沒有害過別人,別人之所以害我,有的是出於嫉妒之心,有的是偶然的不相知,有的是為了謀求自己的私人利益,他們的情形大多可以諒解,不可以懷慣在心,小心回避他們就行了。如果是說中我過錯的人,尤其應當諒解他們,你們隻能少犯錯誤,不要暴露自己的長處,不要與達官貴人有過多的交往,那麼害自己的人自然會減少。我雖然追悔莫及,你們以我為戒,就可以啊。

有不能逃避的災禍,逃避災禍則會導致更嚴重的災禍。既然不能隱居而隻能走仕途為官,小則貶謫,大則死,這一切自然是很明了的。如果苟且逃避貶斥而去迎合上級,那麼奉承的災禍不止是失去官職;如果苟且逃避死亡而喪失為臣之氣節,那麼失節的災禍不止是喪失生命。有生性懦弱而無法承受災禍的人,這是不可勉強的。隻有親自耕田,杜絕入仕為官,才能遠避災禍。

社會風俗正日益敗壞,令人擔憂的事情越來越多,幸運的是我年紀大快要死了,假如不能很快去世,我也決不複出入仕做官,隻顧念到子孫,才不能顯出老態龍鍾的樣子。我家本來是農民,再能務農,是上策啊;閉門窮究經學,不參加考試,不追求入仕為官,是中策啊,安心做小官,不羨慕達官顯貴,是下策啊。丟掉這三個策略,就沒有辦法了。你們今天聽我說這些話,心中大概不以為是,以後可好好思考一番,閑暇時與兄弟們一起互相警勉,不必給外人講這些話。

●予幼聞先訓,講論家法,立身以孝悌為基,以恭默為本,以畏怯為務,以勤儉為法,以交結為末事,以義氣為凶人。肥家以忍順,保交以簡敬。百行備,疑身之未周;三緘密,慮言之或失。。。。。。。蒞官則潔己省事,而後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後可以言養人。直不近禍,廉不沽名。廩祿雖微,不可易黎甿之膏血;援楚雖用,不可恣褊狹之胸襟。

--(唐)柳耽:《誡子弟》

[譯文] 我小的時候聽祖父講論家法,作人立身要以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為基點,恭敬沉靜為根本,小心謹慎為要務,勤勞節儉為準則,而以與人交結為不重要的事情,以講私人義氣為惡人。以忍讓和順使家庭富裕,以誠實恭敬保持朋友間的交情。對自己多方麵嚴格要求,還擔心萬一有閃失;三思而言,仍恐怕說話有失誤。。。。。。。做官要清廉簡政,才可談得上正確執法,遵守法令才可談得上培養人才。為人耿直不去接近禍事,廉潔而不沽名釣譽。薪俸雖微薄,不可輕視這些百姓膏血;手中掌管刑法大權,不可憑意氣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