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與上級矛盾的調解藝術(2 / 3)

[3]注意批評的方式

對上司提出批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盡量以個人身份而不是以政治身份提意見。個人身份是指以晚輩、熟人、朋友的身份等。以個人身份的目的是創造一個輕鬆、親切的氣氛,使上司感到下級是在真心實意地幫助他,並無權勢之爭和其他的政治目的。

二是盡量用間接方式而不是直接方式提意見。間接方式表達意見的形式很多,像借古喻今、以物喻人等。由於這種方式不直接針對所議之事,而是用比喻和暗示的方式表達意見,對一些容易發生衝突、或過分使對方失麵子的事,采用這種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2.主動溝通,和上司保持關係順暢

人無完人,沒有毛病、永不犯錯的上司是根本不存在的。上司出錯或失誤時,有時他們自己沒有察覺到,如果你發現了,就應該從公司利益出發,對其提出建議。然而,在提建議或忠告時,你也得注意你的立場和態度。

下屬勇於和善於向上司提出忠告是很重要的,因為下屬和上司是兩個處於不同管理層次的人員,兩者之間存在著被支配和支配的關係。因此,下屬向上司提出忠告能否為上司所接受,最後的主動權不在下屬手裏,而在上司手裏,上司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那麼,作為下屬,怎樣向上司提忠告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呢?以下幾個要點要注意。

(1)就事論事

當你向上司提出建議或忠告時,要做到就事論事,多提建議性意見和建議,而不是把問題的矛頭指向你的上司。

假如上司準備讓一名不懂業務的員工來擔任某項重要計劃的負責人,你向上司提出意見時,就應該把話題多用在這個項目負責人應具備的條件上,而不應用在反駁上司所挑選的候選人與上司有什麼關係上。這樣既可以使你避免與上司發生直接衝突,又能把問題保持在核心上。

從心理學角度看,就事論事符合人們自尊的需要。因為人其實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人說他錯了,他會很惱火,並且更加固執己見。人們有時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會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維護自己的想法,不是那種想法本身多麼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上司同樣也是個普通的人,也會有維護自己自尊心的思想。

上司作出的各項決定,一方麵反映了他的才能和智慧,但另一方麵也體現了他的權威和尊嚴。如果你當麵直接頂撞和反駁他,就會挫傷他的尊嚴和權威,往往引起上司內心的不滿和反感,從而把工作上的分歧上升為感情上的衝突。

(2)先肯定後否定

先肯定後否定是指你在向上司提出忠告時,首先要肯定上司的決策或意見中合理的部分,然後再策略地否定其中不合理的部分。

先肯定後否定是符合實情的。因為上司的決策或意見不會全是不合理的,一定有其合理部分,並且通常是合理的部分較多,不合理的部分較少。你在提意見時,就是要先去肯定其中的合理部分,再提出對不合理部分的修改意見。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說話技巧。因為再寬容的上司也不願意被指責做錯了事。人們往往容易接受能看到他優點的人的批評。如果你在批評前沒有先予讚揚,是很容易激怒被批評者的。

因此,如果你在向上司提意見時,一開口就是否定,或者是隻否定不肯定,即使你提出的意見和忠告是正確的,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3)選準時機

人們的心境不同,對於否定性的意見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因此,你對上司進行規勸或提出忠告時不能不考慮到這一點。要善於選擇他們心境最佳的時機,比如,遇到喜事而心情愉快時,一項工作圓滿結束時,終於完成了困難的任務時……此刻,上司容易聽進不同意見,哪怕是平時聽起來很尖銳的問題,他們也容易接受。

(4)選擇適當的場合

作為下屬,向上司提出意見時,誰都不能擔保內容百分之百的正確。因此,若是在非正式場合談,以非工作角色身份說,即使後來發現內容有出入,甚至有嚴重錯誤,你也有較大的回旋餘地,不至於使自己陷入被動和難堪之中。

相反,若是在正式場合談,是以工作身份談,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談,一旦出現失誤和錯誤,則往往回旋的餘地較小,同時損害自己在上司和其他同事心目中的形象。

在非正式場合,以非工作角色在私下談,由於比較隨便,因而上司的回旋餘地也比較大。他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對待。而在正式場合談,上司一般要對你所提的意見表示態度,或者肯定你而否定自己,或者否定你而肯定自己,基本上沒有什麼回旋的餘地。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與上司不發生直接衝突,對日後維護和發展與上司的融洽關係也有害無益。

(5)讓上司自己認識到錯誤

對上司的錯誤或失誤提出忠告前,還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不直接去點破錯誤或失誤的地方,而是用征詢意見的方式,向上司講明其決策、意見本身與實際情況不相吻合的地方,使上司在參考你所提供的資料時,自己得出你想要說出的正確結論,這是忠告的最高藝術。

如果你僅僅提出建議,而讓上司去得出結論,讓他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的,那你簡直是聰明無比。因為人們對於自己得出的看法,往往比別人的看法更加堅信不疑。因此,你要想使自己的想法被上司接受,在提出忠告時就應該另提供資料,而把其中蘊涵的結論讓上司自己去得出來,這樣的效果會比你硬塞給上司提議的效果好上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