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和為貴——職場格言(1 / 1)

職場中發生人際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麵對矛盾有三種態度:一是知難而上,以和為貴,妥善處理;二是聽之任之,視而不見,好自為之;三是趁火打劫,無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亂。事實證明:第一種人是職場的智者,第二種人是職場的庸者,第三種人則是職場的蛀蟲,內亂的禍首。

1.職場生活中人際矛盾不可避免

職場人際矛盾,是指職場中人與人之間在共同的組織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共同地生活在一起。在共同的勞動、工作中,人們一方麵建立了深深的友誼,另一方麵也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衝突,這些矛盾嚴重地妨礙著人們的工作熱忱和工作積極性。

因此不少公司的管理者都深深地被人際矛盾所困擾。一方麵,管理者為開創工作局麵,實現組織目標,迫切希望所有的人員都能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然而,另一方麵,無窮的人際矛盾,又像春天的寒霜,使人們心灰意冷,人際矛盾所產生的內耗使組織中的人的力量被大大地削弱了。

從哲學意義上講,世界就是由矛盾所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一切事物內部都充滿著矛盾,事物發展和變化的整個過程也都充滿著矛盾。矛盾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組織中的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衝突、鬥爭無不伴隨著包括領導者在內的每一個人。

人際矛盾,從內容上看,可以分為利益衝突和感情衝突兩種類型。

利益矛盾,即物質或經濟利益方麵的對立與衝突。

感情衝突,即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衝突或對立。中華民族是個重感情的民族,中國人感情細膩,表現內涵,因而引起感情衝突也就很普遍。職場所涉及到的人際矛盾,從矛盾雙方的主體來看,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上下級之間的矛盾,即某一領導者與上級領導者之間的矛盾,或與下級人員之間的矛盾;

同事之間的矛盾,即同一機關、同一單位的同級人員之間的矛盾。

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即不同年齡的員工之間、不同年齡的領導者與員工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通常被稱為“代溝”;

組織之間、部門之間的矛盾。

2.調順人際關係,化解人際矛盾

中國有句古老的格言:“和為貴。”人們常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人在職場中的工作成效如何,往往取決於所在團隊組織中的成員是否相“和”。“和”就是協調,就是團結,而團結就是力量,有力量才會有成效。所以,任何管理者,都必須重視人和,善於調解各種人際矛盾,形成上下同欲、同舟共濟的局麵,齊心協力地實現組織目標。

我國戰國時代,有一個“將相和”的故事,說的是趙國大將廉頗與國相藺相如之間的故事。廉頗為軍事大將,勇猛異常,攻城守地,戰功卓著。新提升的國相藺相如膽略超群,足智多謀,秦廷上斥責秦君,怒發衝冠,澠池會上力逼秦王,不失國威。二人皆為國家棟梁。然而廉頗自恃功大年高,羞於居相如之下。每遇相如必極力侮辱,甚至不與其同列朝班。而相如每每忍讓,決不與之相爭。其門客詢問緣故,相如說:“廉頗將軍是趙國難得之才,相如亦身負重任。秦國不敢侵犯趙土,因有我二人之故。將相相鬥,必有一傷,不論傷者為誰,皆國之禍。”廉頗聞言,大感慚愧,背負荊條到相府請罪。與廉藺和好,共事趙國,以廉頗之勇加以相如之謀,使強秦兵不犯境。這個“將相和”的故事兩千多年來一直被人們交口稱頌。

在任何工作的職場中,出現人際矛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和不善解決矛盾,任其存在和發展,以至於成為工作中的人為障礙,這就會產生無休止的內耗。現代企業的領導者,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調解各種人際矛盾。隻有調解了矛盾,方能進行現代社會化的大生產。現代大生產是在高度分工與協作基礎上的社會化生產,它要求人們同心協力、互助合作,因而必須人和。

人際矛盾,造成人的感情上的抗爭和溝通中的困難,是與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相違背的。隻有調解了矛盾,解決了矛盾,消除了隔閡,才能引導大家上下同欲、左右同心、同舟共濟、搞好工作,才能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隻有調適矛盾,化幹戈為玉帛,才能使大家心情舒暢,使人們的工作熱忱高漲,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