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事情從表麵上看去,是錯綜複雜的,其實當剔除掉一切不必要的因素和環節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任何事情最初都是由一些簡單的直接的元素構成的,而在這些元素之上衍生出來的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它們的作用隻是用來迷惑人的眼球。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具有這樣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對待同樣的一件事,有的人就利用這樣的能力找到了將問題順利解決的方法,有的人卻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用一些借口把問題敷衍了過去。於是,前者獲得了成功,而後者卻不得不接受失敗的命運。其實,這樣的能力每個人都具備,隻要我們遠離借口,勇敢地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習慣找借口的人,雖然能在情緒上獲得短暫的放鬆,卻絲毫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何況對於我們的生命來說,借口就像是一個深不可測的泥潭,每一個陷入其中的人,最終都會猶如落人虎口的羔羊,因為失去了招架之力而隻能束手就擒,一命嗚呼了。
借口隻是失敗者口裏的托詞。它對我們極其想得到的成功,不但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有阻礙作用。它羈絆了我們邁向成功的步伐,消磨了我們對成功的渴望。它讓我們更像一個未懂事的孩子,總是把錯誤轉嫁給別人,希求能逃避大人的懲罰。每次得逞後,也不會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總結和鞭策,於是下次不自禁地又會犯類似的錯誤。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在這個循環裏,成功隻能是我們睡夢裏麵的事。追求成功的我們,是不能允許此類事情發生的,因為“沒有任何借口是準則,更是精神——它倡導了一種踏實敬業,不懈進取的人生信念,不找借口不是唯命是從的代名詞,而是才華和創造力的起點。”劉老是一位雕刻師傅,他非常喜歡雕刻,可以說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雕刻事業。他雕刻的作品,每一件都是優秀的。曆經半輩子的雕刻生涯,劉師傅已經年近六十,他覺得這是該退休的年齡了,於是他告訴老板自己準備回家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老板想將這位素以認真負責著稱的雕刻師傅再留一段時間,並許諾支付雙倍的工資,劉老還是拒絕了。最後老板請求劉老再雕刻一件作品,劉老勉強答應了,於是老板把最好的一塊木頭給了劉老,讓他雕刻。
劉老開始雕刻他最後一件作品的時候,大家發現,雖然是一樣的刻刀,一樣的環境,但劉老的心思已經不在這裏,他雕刻的這件作品雖然很好,但和以前所雕刻的那些相比,仍然有一些距離。一段時間後,劉老雕刻的作品已經完成,於是向老板辭行。在他走的時候老板把那件作品送給他,並說道:“老夥計,我知道你很喜歡雕刻,這是我這裏最好的一塊木料所雕刻的物件了,也是你雕刻的最後一件作品,是我送給你的一份禮物,希望你未來的日子裏,身體越來越好,生活也越來越快樂。”
劉老雙手接過那件作品,半天說不出一句話,接著淚流滿麵,羞愧得滿臉通紅,最後劉老放聲大哭起來。劉老為自己最後的敗筆而痛苦不已!
以後的日子裏,劉老看著那件自己不負責任所雕刻出來的物件就傷心,雖然他的表麵上很開心,但是他心裏一直都在接受良心的審訊,直到他死亡的那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何嚐不是這樣?也許一生都勤勤勉勉,刻苦努力,最後卻放棄了原則和理想,於是不得不品嚐自己一手造成的苦果。雖然很後悔,但是為時已晚,已經沒有改正的機會了。
同樣一個人,同樣的一件事,為什麼前後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這說明不是因為劉老技藝減退,而是因為他失去了責任感。
對我們而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傑克和愛爾去同一家公司麵試,他們兩人的表現都非常出色,公司對於到底聘用他們兩人中的哪一個很難做決定,於是給了他們同樣的一個任務,要他們兩個到非洲的一個島上去推銷鞋子,最後再給他們兩人答案。
一個月之後,愛爾首先回來,他沒有拿出任何成績,隻是對經理說:“並不是我推銷不出去產品,因為那個島上的人根本不穿鞋子,我沒有辦法,所以我在那裏找不到市場,在那裏去推銷鞋子簡直就是一種浪費。我認為一個優秀的人才,應該到一個適合他工作的地方去。因為優秀的人才不會走任何一條彎路。”
幾天後,傑克也回來了,他非常高興地對經理說:“那個地方的市場太大了,簡直超乎我的想象。那裏的人根本不知道穿鞋子的好處,於是我想盡辦法讓他們試著穿鞋子,如果好就買回去。就這樣,我獲得了他們的認同,我帶去的產品很快就銷售一空,還拿到了許多訂單。”
結果很明顯,傑克最終得到了公司的聘用。老板給他們的一句話是:一個優秀的員工,絕對不是自封的,他能創造出自己的價值,不論在任何地方都一樣。傑克用行動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值得被重用的人,他的行動也表現出了他對工作的敬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