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發揮主渠道作用,教育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2 / 3)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論課著重講授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曆史進程,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幫助學生係統掌握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曆程和理論創新,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由來和前景,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三、通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主要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們的民族意識、民族品格、民族氣質之中,成為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價值取向。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中華民族富於進取的思想品格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麵,成為各族人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禦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曆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曆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從本質上來說,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教育史。通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對於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特別重要、特別關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兒女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精神支撐和精神動力,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青年大學生最富有愛國熱情,最少保守思想,愛國主義、改革創新對他們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講授的160餘年的中國近現代史,就反複證明並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奮發進取,靠的就是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贏得民族獨立和解放,靠的就是這樣的精神;在新的曆史時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由貧窮走向富裕,靠的也是這樣的精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還是要靠這樣的精神。因此,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非常有利於幫助大學生科學認識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科學認識中國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力量源泉,更加自覺地繼承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更加自覺地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著重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礎。確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必須以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修養和素質為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係全麵係統、準確通俗的表達,它旗幟鮮明地指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當堅持和提倡什麼、反對和抵製什麼,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範。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發展中大國,實現事業發展、社會和諧的目標和追求,必須確立普遍奉行的價值準則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風尚。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主要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製教育,幫助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製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講到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努力實踐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這些基本道德規範顯然是我們所倡導的榮辱觀的核心內容和要求。因此,這門課也將成為我們培養學生榮辱觀的最主要的途徑。尤其是這門課中講的人際交往的原則及建立和維護友誼的方法,要求人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真誠待人。在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理解誠實守信是人們立身處世之本和事業成敗的關鍵,是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解社會上存在的誠信缺失現象是由市場經濟自身的負麵影響及發展不完善造成的,違背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理解誠信缺失的克服有賴於綜合治理,需要思想教育與製度建設相結合。要引導他們正確分析目前大學生在誠信方麵的主要問題,如考試作弊、抄襲作業、剽竊成果、偽造證件、篡改成績、撒謊騙人、借款不還等現象,尋找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要通過學習和教育,在大學生中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投機取巧為恥,信譽至上、人格至上的良好風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講的法律意識和法製建設問題,要求人們遵守法律規範和公共秩序,說明榮辱行為是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的要求。學習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具體地了解榮辱觀是道德原則和法律原則的統一體,國家要求公民自覺地遵守這些原則,也可以在某些領域強製執行,對違規者進行懲罰。此外,可以結合助學貸款和學生創業活動,開展個人信用評價,建立個人信用檔案,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加深切地體驗遵守榮辱觀的重要性,掌握維護榮辱原則的法律措施,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準備。結合這些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榮辱觀既是一種道德意識,也是一種法律意識,榮辱規則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教育學生增強法製意識,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做模範的中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