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發揮主渠道作用,教育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1 / 3)

張文軍

(西安財經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

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涵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價值導向和精神導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係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各層次、各科類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提出,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明了方向,確定了主要任務。

一、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主要幫助學生堅信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靈魂。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從根本上說,是由馬克思主義鮮明的階級立場、嚴密的科學體係和巨大的實踐指導作用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人類的進步、社會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馬克思主義產生於工人運動中,是指導工人階級實現自身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政治立場是致力於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馬克思主義產生160年以來,不斷吸收、借鑒、融合各種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繼承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生動而具體地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思想,它的提出標誌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曆史高度,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一個貧窮落後的中國,變成為一個初步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中國,向世界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主要幫助大學生弄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等;搞清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是世界的本質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曆史的本質和發展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的本質和一般規律及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規律和共產主義的一般規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在幫助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堅信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二、通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論課的教學,主要幫助學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理想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我國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不可避免會出現社會意識的多樣化,這就必須要有一個能夠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社會各個階層廣泛認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個方麵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調。這個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這個共同理想,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標、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與個人的幸福緊密聯係在一起,把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共同願望有機結合在一起,經過實踐的檢驗,有著廣泛的社會共識,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廣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親和力和凝聚力。擺脫貧窮落後,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的夢想和追求。鴉片戰爭以來100多年的曆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堅持這條道路,就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無可辯駁地見證了這一點。因此,不論哪個社會階層、哪個利益群體的人們,都能夠也應該認同和接受這個共同理想,並且為這個理想而共同奮鬥。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這一共同理想,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