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其他價值觀的關係
社會主義價值觀分為兩類,一是社會主義一般價值觀,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與一般價值觀的地位並不相同,核心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一般價值觀處於從屬地位。處於主導地位的價值觀代表著價值體係的基本特征,體現著價值體係的基本價值傾向,統率著其他處於從屬地位的價值觀念,是一種社會製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一種文化區別於另一種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念。一般價值觀是從屬於核心價值觀並受核心價值觀決定或支配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生活目標和行為方式的導向,任何人的言行都自覺不自覺地受某種價值觀的引導。由於人們所處的社會不同,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地位不同,利益關係不同,接受的教育和社會影響不同,生活經曆不同,以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的不同,人們的價值觀有極大的個體差異性。但是,任何社會都必定有核心價值體係作為共同的導向,否則社會不能存在和發展。不同的社會形態有不同的核心價值體係,這種價值體係的形成歸根到底取決於各社會形態存在和發展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體係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是我們民族長期秉承的反映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規律的根本原則和價值觀念的理性集結體。它支撐著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的行為指向和行為準則,從更深層次影響著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與行為方式。
三、在全社會形成以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價值體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重在建設,核心價值觀的產生和作用的發揮一定要與現實相銜接,才有意義
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付諸於實踐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需要進一步長期的研究和探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要重視引領好各種社會思潮。社會思潮是一定時期內對社會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思想傾向,在某種意義上是社會氣候的“晴雨表”。我們必須及時了解思想理論領域的各種傾向性問題,認真分析各類社會思潮的本質特征、主要內容、表現形式、現實影響、形成根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引導其沿著健康的軌道前進,向著積極的方麵發展。同時,要在尊重差異中擴大共識,在包容多樣中共鑄和諧,努力形成團結和睦、萬眾一心、共創和諧偉業的生動局麵。
2.加強教育引導、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並滲透到精神文化產品之中
我們知道,正確的價值體係隻有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並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才能為人們所自覺遵守和奉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要加大研究和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充分運用大眾媒體的獨特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內容,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產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進一步豐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內涵,提高創建水平,使人們時刻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感染和熏陶,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感知、所認同、所接受,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3.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領導幹部是關鍵
領導就是領路引導,幹部應該先行一步。領導幹部的行為及其體現出來的理論素養、理想信念、精神麵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起著重要的示範和導向作用。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要堅持從青少年抓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融入和滲透到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使之成為貫通教育全過程的核心內容,使青少年從小就養成基本的德育素質。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廣大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用自己的模範言行影響和帶動學生。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無論對於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還是對於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建設既是一個長期的曆史過程,又是一個現實的實踐過程。要真正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認同,並成為大家的思想共識和自覺意識,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全局的、發展的理念,從我國現實的發展狀況出發,處理好一元與多元、主導性與包容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關係,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逐步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
[2]胡錦濤。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委員時提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
[3]李新泰,建立健全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長效機製,人民日報,2006-07-07.
[4]公方彬,核心價值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力量之源,文彙報,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