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伴隨著改革開放,經濟上開始重視個體的價值,但個體意識的過度膨脹顯然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個體意識如果發展到自我中心的程度,就會走向極端利己主義。顯然,個體意識存在合理向度的問題,它的合理邊界存在於和集體、社會、國家利益的銜接點上,就是說個人利益的追求不能損害集體、社會、國家的利益,個人意識一旦脫離社會意識而獨自發展,就走到了積極意義的反麵,這時的個人意識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有害的。
(4)某些傳播媒介不負責任的宣傳導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弱化,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消費主義既作為一種價值觀,又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對當代中國社會特別是青年的影響日見明顯。
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人追求奢華的生活享受,行為乖張,感覺生活空虛、無聊,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對未來沒有目標等現象,尤其是現在的青年人表現比較明顯,而這恰恰說明人們的心靈深處仍然湧動著對生活意義的追問和對超越世俗生活理想的追求。與此相關的是,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物質欲望的空前增強,同時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空前提高。中央適時地提出構建和諧社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這是一種很好的導向作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需要有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體係來維係,在這個體係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體係,它是維係社會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推動社會全麵發展的精神動力、指引社會前進方向的精神旗幟。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內涵和必須厘清的幾個關係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社會主義製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決定著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製度體製和目標任務,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於統攝和支配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引領,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就會迷失方向。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內涵,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針,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隻有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才能使全國人民有一個共同的精神支柱。隻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所係。馬克思主義對理想問題作了科學闡述,把理想問題與人類曆史發展規律內在地聯係起來,使人們對理想問題有了更為科學的把握和自覺的認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崇高的理想,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使崇高理想成為我們黨、我們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利益和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在當代中國,隻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各民族團結和凝聚起來。
三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血脈,是維護國家團結統一、鼓舞各族人民奮發進取的精神支撐。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是推動時代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在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的力量源泉。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於中華民族的凝聚、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是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胡錦濤同誌強調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裏,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製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有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有什麼樣的榮辱觀。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隻有分清榮辱,明辨善惡美醜,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提出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升和飛躍,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我黨理論創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們應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主旋律,構築起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