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論普世價值(3 / 3)

(2)探討和研究普世價值為我們全麵辯證地理解並處理經濟全球化中的文化難題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思路。文化全球化一方麵是各民族文化的差異化、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過程,另一方麵也是各民族文化交融、對話、溝通、借鑒、互補中不斷增加共性、普遍性、統一性,不斷孕育和創造更高層麵上普世價值的發展過程。這些普世價值集中體現著人類曆史實踐中共同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凝結著人類文化發展的時代勢能,成為各民族文化進一步創新發展的重要文化因子。因而文化全球化進程既是一個不同文化的價值碰撞、價值衝突、價值危機的過程,也是一個價值溝通、價值融合、價值創新的過程。人類文化發展的生態園,正是通過在這種多樣性、豐富性與同一性、共同性的辯證統一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

(3)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討普世價值,增進各民族國家的價值共識,對於加強各民族國家的全球合作,構建全球治理的國際合作體係具有重大意義。全球化實踐、普遍性國際交往、網絡化生存等使人類麵臨著眾多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世界性難題,需要各民族國家打破單贏單輸的單極化思維,樹立共生共存、互利共贏的多極化思維,最大限度地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各種世界性難題,發現並揭示普世價值,尋求各民族國家人們能夠接受的最大價值公約數,可以為各民族國家的彼此理解與合作提供基本價值共識點,為建立國際生活中的基本價值秩序確立方向,在此基礎上,可引導人們合力構築公正合理並為各民族國家普遍接受的全球化治理體係,包括國際法律體係、公共政策體係和普世倫理體係,推動和諧世界的建構與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

(4)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並追尋普世價值是緩和和消解各種文化價值衝突的重要方法與路徑。在全球化交往與實踐中,世界各民族、國家之間因為利益的角逐、矛盾與衝突,使得不同文化之間的價值衝突更加突出、尖銳和普遍。在此形勢下,探討把握並認識各民族文化價值體係中具有普遍性的價值內容、要素、成分,尋求全球化生存環境中各民族國家能夠共同分享的普遍性價值,可提供各民族國家對話、交流、溝通、協調和合作的價值平台與價值支撐,使各民族國家在求同存異基礎上實現最大限度的克製、理解、寬容與妥協,從而可緩和或化解各種文化分歧與價值衝突,避免彼此間因為敵視、對抗、鬥爭等嚴重衝突引起毀滅性後果,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和諧。

(5)研究普世價值,可以解放思想,深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加速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長期以來,我們在對社會主義製度和資本主義製度的認識上存在冷戰思維和兩極對立的鬥爭性思維。重視並誇大二者的差異性、對立性、鬥爭性一麵,忽視二者之間的共同性、同一性、統一性一麵。特別是在文化價值層麵上更為突出,否認兩者具有共同的價值追求與價值觀,割裂了人類文明的統一性、延續性、整體性,以至於我們把自由、民主、平等、人權、博愛等簡單地看做是資本主義所獨有的價值觀,從而加以排斥,否認其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所具有的普遍價值和共同性,在相當長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無視甚至否認普世價值的存在,使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脫離人類文明發展的大道,難以有效地吸納人類文明創造的共同成果,積極主動地融入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中。今天,在社會空前開放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探討人類在多樣、多元化文明中共同創造的價值和價值觀,並把它自覺地納入到對處於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認識之中,從而深化對社會主義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價值性)相統一特征的認識。因為社會主義既是一種合乎曆史規律的社會製度的安排,又是人類的美好價值追求和價值理想(體現合目的性),它必然內含著一種對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和共同文明創造成果的追求,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價值必然要求把人類普世價值包含其中,並以更高級的價值形態體現。所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政治文明建設應當充分吸收並包容人類多種文化中形成的普世價值和文明成果的內容,並以鮮明的民族化形態和反映社會主義本質的嶄新價值形態加以體現和張揚,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製度更加合理,更加有利於實現促進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美好追求與理想。

參考文獻:

[1]趙敦華,隻是“金規則”嗎[J],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5

[2]胡敏中,論共同價值[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3]胡玻,普世價值的客觀存在及現實意義[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