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實事求是與價值哲學(1 / 3)

王玉樑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陝西省價值哲學學會名譽會長)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構建科學的價值哲學的指導思想。離開了實事求是,就不可能有科學的價值哲學。改革開放30年,我國價值哲學之所以能打破西方價值哲學主觀價值論的一統天下,提出一些新的見解,關鍵在於堅持以實事求是思想為指導。目前,價值哲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隻要我們堅持以實事求是思想為指導,就不難得到正確解決。要深入開展價值哲學研究,必須堅持以實事求是思想為指導。

一、實事求是與實踐價值哲學

當今世界上存在著兩種價值哲學,即經院價值哲學(或理論價值哲學)與實踐價值哲學。經院價值哲學,就是以唯主體論或唯客體論的單極思維為指導,以個人為價值主體,以主體情感意誌興趣欲望需要為主體尺度,脫離實踐,從主觀心理出發去理解價值的價值哲學;而實踐的價值哲學則是堅持以實事求是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為價值主體,以人的發展為主體尺度,從實踐、實踐效果出發去理解價值的價值哲學。西方居主導的價值哲學是經院價值哲學,鄧小平的價值哲學則是實踐價值哲學。經院價值哲學陷入困境,而實踐價值哲學在改革開放30年中充分顯示出其生機與活力。西方經院哲學脫離實踐,從主觀心理出發,從主體情感、意誌興趣欲望需要出發去理解價值,在理論上陷於混亂。

馬克思關於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的論述,啟示我們應從實踐、實踐結果出發去理解價值。鄧小平1962年關於生產關係究竟以什麼形式為最好的論述,提出“黃貓、黑貓,隻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進一步指出應從實踐結果出發去理解價值,從而開創了實踐價值哲學。鄧小平還強調要“拿事實來說話”。他在指導經濟社會各項工作時強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強調要保證實效,幹出實績,都是從實踐、實踐結果出發去理解價值。鄧小平說,他是實事求是派,實踐價值哲學是鄧小平實事求是思想的重要表現。

實踐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客觀物質活動,而實踐結果則是這一過程直接現實的客觀產物。實踐價值哲學從實踐結果出發去理解價值,解決了價值的客觀性全麵性科學性問題,克服了西方經院價值哲學唯主體論或唯客體論的單極思維的根本缺陷,也克服了國內滿足需要論的片麵性。實踐價值哲學是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哲學,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價值哲學。鄧小平實踐價值哲學思想,打破了西方經院價值哲學的一統天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西方經院哲學脫離實踐,從主觀心理出發,充滿邏輯矛盾,理論陷於混亂,是一種理論遊戲,文字遊戲,失去生命力。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現實生活中,廣大群眾都是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講求實效,從實際效益、效果出發去理解價值。在這種實踐價值哲學思想的指導下,我國改革開放和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充分顯示出實踐價值哲學的生命力。

實踐價值哲學與實用主義價值論的實效觀根本不同:①實踐價值哲學堅持以實事求是為指導,實事求是是實踐價值哲學的靈魂;實用主義的實效觀則是主觀價值論,以唯心主義的經驗論為指導。②實踐價值哲學以人民為價值主體;實用主義實效觀則是以個人主義為指導,以個人為價值主體,認為隻要使個人快樂、有利就有價值,即使是吸毒販毒、嫖娼賣淫、滿足黃賭毒等需要也是有價值的,不管是否對人民對社會是否造成危害。

實踐價值哲學從主客體價值關係理論來論述,表現為效應價值論,效應價值論是對實踐價值哲學的具體理論表述。價值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產物。實踐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客觀物質活動,實踐結果則是這一過程的產物。效應價值論認為價值(廣義)是客體對主體效應,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效應是正價值,消極效應是負價值。客體對主體的效應或功效,就是主客體實踐結果或效果。從客體對主體的效應出發去理解價值,就是從實踐、實踐結果出發去理解價值,把實踐結果作為根本的價值標準。所以效應價值論是實踐價值哲學的具體表現形式。

二、價值與發展

價值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產物。客體價值都是相對於一定主體而言的,主體尺度是價值的標準。以不同的主體尺度為價值標準,就有不同的價值理論,如欲望說,興趣說,滿足需要說,情感主義等等。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一書中,馬克思提出了關於“兩種尺度”的論述,許多學者認為馬克思所說的兩種尺度,指客體尺度和主體尺度(內在尺度),客體尺度指客觀規律,主體尺度指主體需要。但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人的真正的生產“不受肉體需要支配”,可見馬克思講的主體尺度不是主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