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毛澤東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立國之本的思想(2 / 3)

中國革命所處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上述的曆史性變化及其相應的新的曆史要求,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立論依據,也是他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所蘊涵的曆史必然。同樣,鄧小平在新時期提出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要求,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對上述中國人民曆史性選擇的重申,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2.毛澤東對黨的領導等原則的論述,為四項基本原則的科學概括奠定了理論基礎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道路和人民民主專政等立黨立國的基本原則,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都有過許多精辟的闡述。

第一,指明“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毛澤東總結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曆史經驗,反複闡明了一個客觀真理:“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他還進一步總結黨領導中國革命的經驗,指出:“領導的階級和政黨,要實現自己對於被領導的階級、階層、政黨和人民團體的領導,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甲)率領被領導者(同盟者)向著共同敵人作堅決的鬥爭,並取得勝利;(乙)對被領導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沒有這兩個條件或兩個條件缺一,就不能實現領導。”他強調黨要通過正確的路線和共產黨人的先鋒模範作用,實現自己的政治領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也一再闡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他說:“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並強調:“中國的改革和建設靠我們來領導。”“我們國家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立誌改革的人。我們共產黨員都應該是這樣的人。”

第二,指明“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是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一貫思想。毛澤東為我們黨確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從指導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原則的高度上,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問題。這實際上是一個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它包括要不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和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樣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麵。在毛澤東看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如果離開了這個基點,所謂的“中國化”就會走入歧途。同時他又認為,我們對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他強調這是“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毛澤東確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的思想原則,是我們黨在理論上成熟的重要標誌,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奠定了最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也為我們在新時期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指明了方向。

這裏要特別指出,在1956年蘇共20大之後,毛澤東更加強調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地位,是關係社會主義事業成敗的關鍵。他從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這一事件中,敏銳地看到這樣做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他說:我看有兩把“刀子”,一把是列寧,一把是斯大林。現在,斯大林這把刀子,俄國人丟了。這把刀子不是借出去的,是丟出去的。列寧這把刀子是不是也被蘇聯一些領導人丟掉一些呢?我看也丟掉相當多了。十月革命還靈不靈?還可不可以作為各國的模範?赫魯曉夫的錯誤做法,實際上把列寧也丟得差不多了。因此,毛澤東作出了中國絕不能丟掉這兩把刀子的科學論斷。三十多年後發生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曆史悲劇,證明了毛澤東這一深邃的曆史洞察力。它也從反麵證明了,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地位的極端重要性。

第三,指明“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同近代中國依據自己特殊的曆史、社會條件,選擇自己的發展需要的社會主義道路分不開的。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這是確定的和毫無疑義的。”當1956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之後,毛澤東就明確指出,我們現在的社會製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製度要優勝得多,如果不優勝,舊製度就不會被推翻,新製度就不可能建立。他說:“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社會主義製度促進了我國生產力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一點,甚至連國外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了。”他提出:要“堅決地勇敢地為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奮鬥。一切離開社會主義的言論行動是完全錯誤的”。

第四,指明要自覺維護“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毛澤東在民主革命過程中,領導我們黨創造了能夠擔負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兩個曆史時期任務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形式,從而解決了中國的國體問題。這個國體形成的特點是:第一,它是以工人階級(通過共產黨)為領導的,隻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保證在中國真正實行民主製度;第二,它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隻有以工農聯盟為基礎,才能真正團結全體人民,體現民主的廣泛性;第三,它是民主和專政的結合,即對最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對少數敵人實行專政。這三個特點決定了人民民主專政既能擔負民主革命的任務,又適於向社會主義轉變。在社會主義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就是無產階級專政。毛澤東說:“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就是我們的公式,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經驗,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綱領。”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毛澤東在駁斥國外敵對勢力對人民民主專政攻擊的時候,明確指出:人民的這個權力,“現在寫在我們的綱領上,將來還要寫在我們的憲法上。對於勝利了的人民,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樣地不可以須臾離開的東西。這是一個很好的東西,是一個護身的法寶,是一個傳家的法寶,直到國外的帝國主義和國內的階級被徹底地幹淨地消滅之日,這個法寶是萬萬不可以棄置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