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彭大魔:好一個為舞台劇而生的“大魔”(3)(1 / 1)

演員需真誠 觀眾要培養

Q:您和團隊是如何平衡商業和藝術的?

P:我們團隊的宗旨就是做觀眾喜歡的作品,但又不能被觀眾“牽著鼻子走”。我們需要不斷創新,給觀眾新的啟發和刺激。每一次創作新作品時候,就必須要超越前作,這也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硬指標。商業運作和藝術理念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在創新劇本和風格的同時我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培養觀眾,提升觀眾的審美意趣。打造屬於開心麻花的獨特藝術氛圍,創造品牌價值,以高品質舞台劇才能贏得觀眾和市場,用正確的藝術價值觀引導和培養我們的觀眾群體。

Q:開心麻花是從劇場裏做起來的,而且大都是做大劇場,很少做小劇場,出於什麼考慮?

P:這是出於商業考慮,因為大劇場能容納的觀眾幾乎是小劇場的十倍。這樣雖然成本增加,但是盈利也十分可觀。我個人認為小劇場非常培養團隊創作意識,許多新生力量也是從小劇場培養起來的。在做大劇場的舞台劇之前,我也一直在做小劇場的舞台劇導演。小劇場的舞台劇演出更加隨性自然,褪去了許多條框限製,形式上更加靈活。所以,現在我們開心麻花團隊既做小劇場又做大劇場的表演。一般的小劇場話劇一輪的演出約在10場左右,而且必須在這個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收支平衡。但是麻花的很多劇演出場次頻繁,平攤了很大一部分製作成本。在一段時間內連續演出,演員的技巧愈來愈純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帶動了票房提升。目前,我們公司也剛建好一個小劇場,希望可以帶給觀眾更具創意的舞台劇。

Q:作為商業舞台劇導演,你是如何挑選演員的?會不會啟用有潛力的非職業演員?

P:我會啟用有潛力的非職業演員,因為他們身上總是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去挖掘,而且他們的表演很真實。我選擇演員,首先就是形象符合劇本人物要求;其次,演員要懷著真誠的態度去表演。因為有很多演員認為“搞笑”就是誇張的表象表演,其實並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我比較欣賞能用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去感受劇本的演員,有時候,優秀的演員更能通過自己的演繹增加劇本的籌碼,給予觀眾不同的驚喜。

“麻花”一直都在變

Q:抖包袱、說段子是保證“笑果”的常用手段,口碑和市場都得到了保證,但這會不會影響傳統舞台劇所強調的“戲劇衝突”?

P:我們其實一直在回歸傳統舞台劇所強調的“戲劇衝突”,讓舞台劇故事更具有衝擊力。我從03年就開始關注開心麻花的舞台劇,其實近幾年“麻花”一直都在改變,每一個階段都在認真講故事。今年年底大戲《夏洛特煩惱》就是在踏踏實實講故事,塑造人物個性、情感。我們每部舞台劇都在情節、衝突等方麵做變化,也在回歸戲劇最本質的狀態,隻不過我們在做一部有“開心麻花”特殊風格的舞台劇。

在強調傳統舞台劇“戲劇衝突”的基礎上也加入了很多創新元素。《夏洛特煩惱》表達的情感彙聚了難忘的校園記憶、青澀的戀愛回憶、驀然回首的真愛……我希望通過一幕又一幕的劇情推進,帶來正能量的“愛與夢想”的故事主題不斷深化。觀眾既可以在爆笑與感動中見證令我們念念不忘的那段青澀時光,懷念我們的青春、愛情、友情,也會由此認真思考人生的價值、幸福感、成功的意義等等。

Q:坊間稱呼你是舞台劇的“鬼才”導演和編劇,除了彭大魔這個稱呼,你覺得自己“鬼”在哪裏?

P:大學時候,不知道怎麼就落了個“彭大魔”這個昵稱,然後就沿用至今。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鬼”在哪裏,可能就是比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給大家講故事,不喜歡循規蹈矩地做事情。我是個挺宅的人,有時候比較沉悶,但有時候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活躍,時常腦子裏就會閃現些讓自己興奮的“鬼點子”,然後運用到劇本裏。(編輯/劉雨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