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代,常聽老人說:“晴帶雨傘,飽帶幹糧”,也許這就是中國式的出門“預案”。現在似乎很少有人出差帶雨傘和幹糧了,這是因為告別經濟短缺的年代,出差到哪個地方,都有商家為你做好了相應預案。不過,你到非洲一些國家出差,最好還是記住老祖宗那句話,因為那些地方資源貧乏,還很少有人為你做這方麵的預案。記得到非洲比較富裕的阿爾及利亞出差,買傘被限定數量,買一雙球鞋也在規定時間內,找了很多地方。
山西晴天多,刮風、沙塵暴天氣多,陰雨天氣少,不過,我還是堅持多年養成的習慣:在辦公室常備一把雨傘,為一年能遇一兩次(有時下雨,出差在外也沒有趕上)的陰雨天氣做個“預案”。這是一個很實用的生活“預案”,現在更有必要,如果淋雨後感冒發燒,會給你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不便。
預案是什麼?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亡羊補牢。先哲們對於做好預案有過很多名言警句,但更多時候還隻是說說而已的“老人言”,聽不聽由你,信不信由你,做不做也由你。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先哲們的名言也開始與世界接軌了,這就是今天我們提得很多的舶來品“預案”,從政府到企業,從機關到基層,從行業到專業都必須做預案,甚至帶有某些強製性因素。
預案是一個極其繁雜的管理體係。僅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係,就由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地方應急預案以及社區、村莊和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重大活動應急預案等六大類構成。現在很多單位都將預案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從上到下,各部門各專業都有相應的應急預案。但是,畢竟隻是一種準備,一種預防,一種實施概率很低的方案。誰也不願意突發事件在自己的身邊發生,比如擠滿乘客的公交車起火燃燒,公交公司想不到,乘客更想不到,誰都想不到或者根本不願意想到。如果事前就有人想到,就會有預案,就進行過演練,事件突發後,就不至於大家都措手不及,出現極其嚴重的後果。
據最新消息:成都公交車燃燒案係故意縱火並已破案;早前有消息稱:成都949輛民營公交車全部裝上攝像頭、成都公交1000名安全員陸續上崗;更早前還有消息:2007年4月24日,北京一男子在公交車上縱火當場被捕,兩名乘客被燒傷。同年10月2日,一名男子在重慶公交大巴上縱火造成27人死亡。2008年5月5日,上海公交車發生爆燃3人死亡12人受傷。同年7月21日昆明一日發生兩起公交車爆炸案。多少次突發事件,多少次教訓提醒,多少次預案缺失。於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製定應急預案,不一定實施,但不等於可以湊合,可以走形式,可以照貓畫虎照搬照抄。國家安監總局有關官員到重點工程工地檢查安全,所到之處除了查隱患、抓苗頭之外,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查內業資料,查應急預案。結果表明,現在沒有應急預案的單位幾乎找不到了,但質量很高、真正能夠應急的預案卻不多。也就是說,很多預案都是照抄上級單位的,不同的項目部應急預案卻基本相同。不同的項目、不同的工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空條件,其應急預案具體細則也不相同。即使同是橋梁施工,但由於橋梁結構、水文、地質、環境的千差萬別,製定應急預案也必須因地製宜;再比如同樣是隧道施工,黃土隧道、富水隧道、嚴重淺埋偏壓隧道、圍岩變化頻繁的隧道,其應急預案也各不相同。預案在於預控,隻有在遵循製定預案總體原則和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每一個項目部再量身定做適合本項目特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應急預案,才能在出現“萬一”的情況下,避免“一萬”的損失;才能臨陣不慌,沉著應對,舉措得當;才能將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主動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