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今年年終不檢查(1 / 1)

“今年年終除一些經濟管理單位必須進行現場考核外,其他部門一律不派工作組下基層檢查。”中國鐵建十二局集團高層領導的這一決定,無疑是年終為基層減負的實招。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年終,機關各部門幾乎都要派檢查組到基層檢查,而且是層層檢查處處彙報,你剛唱罷我登場,輪番“轟炸”,讓基層苦不堪言。工作在基層的同誌雖然為了麵子“熱烈歡迎”、“熱情接待”,但私下卻早有頗多微詞,也常常被媒體詬病。一些單位也曾想了不少辦法,將職能相近的部門檢查合並,檢查組回來報銷差旅費,必須附調研報告,對下基層指東到西遊山玩水不辦實事者,一旦發現予以處罰,試圖為基層減負,但在實際操作中總是難盡人意。

時逢年終應該是基層工作最忙的時候,完成各項任務,兌現各項工作目標,處理各種矛盾,不帶問題過年,應付檢查組,不“熱情”是對上級機關上級領導的不尊重,既沒有“麵子”,也掉“裏子”,誰都願意這個時候“把粉擦在臉上”;太熱情,太認真,“規格”太高,基層受不了:最好是主管領導全程陪同,最好是有高水平的彙報材料,最好是高標準接待……結果當然是講成績麵麵俱到,講問題都是“希望”,即使是麵對一些管理中的“硬傷”,也是輕描淡寫敷衍了事,甚至會鬧出“罰酒三杯”般的笑話。有的檢查本來就沒有硬指標,本來就是概念化,本來就是形式高於內容,本來就是檢查與不檢查都一樣,本來一條短信、一個電話、一份電子郵件就能解決問題,卻硬要裝腔作勢,做“高度重視”狀,就有些過於高調了。

不檢查不等於沒有考核。有些部門年初就定下了各項經濟指標、剛性工作目標,年底必須嚴格考核,兌現獎罰。考核要公平、公正、公開,一把尺子量短長,要在數據的閉合中增強考核的科學性,減少隨意性,強化針對性,看看實現目標的路徑是否正確,看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科學,看看贏得的效率是否盡到了最大努力,看看降低成本是否守住了底線。要通過考核得到的數據,為新的一年製定工作計劃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不檢查不等於沒有問題。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式的檢查不但看不到問題,反而會文過飾非,為問題的存在提供保護傘,為及時有效解決問題增加難度。一家公安機關遭到腐敗舉報後,其新聞發言人竟以其被評為某某先進單位、通過了某一級檢查驗收為由,反證自己沒有舉報所涉問題。邏輯上的錯誤,隻能用事實證明前提的錯誤。如同“國家免檢”產品就沒有質量問題一樣,一旦其產品質量發生問題,不但不能免責,反而會傷害“免檢”的公信力。很多拉網式大檢查查不出什麼問題,形勢一片大好的現場,往往都栽在“回馬槍”中,暴露無遺的問題讓大家都很尷尬。

不檢查不等於沒有批評。一個勇於自我批評自我反省的單位和個人,就能長期保持年輕態、健康態。生活不能“打草稿”,但至少可以向前看,不斷降低出錯的幾率,不是越活越糊塗,而是越活越明白,越活越健康,越活越年輕,越活越睿智,越活越有品位。這就需要有批評精神。要勇於自我批評,敢於麵對批評,善於自我修正。其實,如果沒有起碼的主動性,沒有起碼的責任感,沒有起碼的自覺性,就沒有勇氣麵對批評,就會對批評“王顧左右而言他”。

對業績的評判,對成績的評定,對效果的評審,如果擁有太大的自由裁量空間,檢查就變得比較可笑了。有良好的製度,有完善的機製,有嚴密的措施,空間的寬泛就不會成為管理的障礙。如何檢查怎樣考核,本身就沒有固定的範式,關鍵是要從實際出發,不給基層添麻煩,不給現場增負擔,不斷提升企業綜合管理水平,才是一切檢查考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2010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