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設備管理,怎樣提高設備完好率?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設備,從形式到內容,從製度到落實,從觀念到行動,都有千差萬別。一台價值幾十萬或者上百萬元的小汽車與一台價值幾千萬元的盾構機,雖然同屬一種管理製度環境下,但在人的情感分配上,就很難得到“公正待遇”。穿梭在寬闊平坦的大道上、閱盡人間春色的小汽車,主人像保護寵物一樣看管維護著,有專門的車庫、車位,最怕磕著碰著,甚至被人輕輕摸一下,都會遭到主人的抗議;遇到大病小災,有專門的4S店醫治,即使沒有什麼問題,也怕其運行時間長了受累疲勞,要對其定期“體檢”保養。而給人們創造更多價值的盾構機,似乎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它從盾構井鑽進泥土裏,隻有等到隧道貫通了才能爬出來,有的甚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大卸八塊(技術名稱叫“洞中解體”)拖出洞外。它們不分白天黑夜,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辛勤勞作,遭遇特殊地質,絕不能喊累有病,稍有停頓,都會對安全質量造成威脅;通過居民區,更要小心翼翼快速推進,有時甚至連累了“哼哼”幾聲的權利都沒有,因為居民們怕噪音,盡管你是在為他們的出行方便不辭勞苦。
所以,我們更應該對這些工作在地下的鋼鐵巨龍傾注更多的情感,給予更深的關愛,營造更好的環境,履行更重的責任。管理者應該既是設備管理專家,又是設備的心理醫生,懂得設備的喜怒哀樂,懂得設備的健康密碼,懂得設備的環境訴求,懂得設備的狀態信息。對特大型設備管理,要培養一大批專家型人才,既有綜合管理素質,又有專治疑難雜症專長;既能使“心腦血管病”手到病除,又能對“肝脾腸胃”作係統保健。
要通過一係列技術、經濟、組織措施,對設備的物質運動和價值運動進行全過程(從規劃、設計、選型、購置、安裝、驗收、使用、保養、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科學管理。建立完善的設備管理機製,特別是對大型生產設備,要有完備的設備檔案,從出廠到報廢,對它們的環境適應性、功能的最佳釋放、性能的有效發揮、各種條件下的工作狀態、不同時期的完好率、生產過程中的貢獻率,都要有完整細致的描述。誰給它治“病”,誰為它解難,誰讓它消愁,在誰的手中駕輕就熟,在誰的手中效率低下、都要記錄在案。都要進入企業設備管理案例庫。要通過嚴密的崗位考核,讓每一個人內心形成這樣的共識:設備是戰士的武器,設備是員工的飯碗,設備是企業經營的硬實力,設備是市場競爭的話語權。有了金剛鑽,敢攬瓷器活,攬到瓷器活,更要保護好金剛鑽。否則,金剛鑽與瓷器活的邏輯就無法繼續演繹。
我們要聽懂設備的歎息,增強設備對發展的貢獻率。
201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