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繁複雜的客觀世界,總是要給人們設置這樣那樣的各種問題,鍛煉著人們的聰明才智。隊伍流動的建築施工企業,產品遍布全國各地,甚至撒向海外市場,由於客觀環境的千變萬化,文化背景的千差萬別,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就會比生產定型產品的固定工廠遭遇更多的矛盾和問題。管理者善於抓問題,善於抓住問題的關鍵,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企業就能夠健康成長。
問題的解決,指一個人使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技能,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去解決一個新的問題。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除了問題本身的結構外,還有動機、聯想、定勢以及學習的態度等。如何抓問題?既體現能力,又檢驗態度,而更多的時候還是“態度決定一切”。或者在各種問題的困擾中怨天尤人,以至遇到問題繞道走,缺乏直麵矛盾的勇氣,坐失解決問題的有利時機;或者敢於揭示矛盾,因時製宜,因地製宜,遵循問題的內在規律,在破解一個個難題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追求新的希望。麵對問題的姿態不同,收到的效果迥異。
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前,都必須根據工程的地質、安全、質量、工期、環保及社會環境等特點先列出很多題目,充分研究各種矛盾和問題,對潛在的主要問題還要通過專家會診,才能製定出科學的實施方案。落實方案的過程,就是解決矛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會有很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隻有始終站在生產實踐的前沿陣地上,以強烈的責任心、積極的工作姿態、科學的思維方式,從現場傳遞出的各種信息中敏銳地感知到“礎潤而雨,月暈而風”,見微知著。在第一時間快速判斷問題的性質及後果,解決問題的節點與抓手,力求隻用一發“子彈”就能擊中“靶心”,達到以最快的速度一招治本、根除後患、不再複發的功效。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消除項目管理中的“短板效應”,保證項目的健康運行,降低項目組織成本。
世界是由各種矛盾和問題組成的統一體。一些落後的企業,盡管導致落後的原因千差萬別,但都會有一種共同現象:矛盾重重,問題成堆,思想混亂,工作組派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各部門綜合用力、“齊抓共管”,看似十分重視,就是不解決問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有些企業為什麼很難長期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風光無限”往往隻是曇花一現,留下幾聲嗟歎和無奈,關鍵就在於沒有很好地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當企業發展走上一定的高度,各種矛盾和問題都會接踵而至,問題的累加,矛盾的惡化,必然給快速發展的企業增加沉重的負擔。與其說有些企業是在市場競爭中失利,莫如說是被自身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所絆倒。
與落後企業相比,優秀企業並不是沒有矛盾和問題,而是有著更多的問題、更複雜的矛盾、更沉重的壓力。優秀的企業管理者,盡管管理手段各有不同,但他們肯定都是發現問題的高手、化解矛盾的專家。領導者素質的高低,充分體現在看問題一針見血,解決問題手到病除。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也會感覺到,工作越深入矛盾越突出;幹工作越多,遇到的問題也越多。十二局集團高層管理者的決策能力、領導藝術和管理水平,就集中體現在對於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發現與處置上。下基層檢查工作,即使是有關各方評價很好的優秀項目,管理者也要多問幾個“為什麼”,開座談會,不擺成績,隻講問題,從大家的議論紛爭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人說,能夠及時提出問題,就將問題解決了一半,管理者對剩下的“一半”更是追根究底,窮追不舍。“不發現問題不離開,不解決問題不撒手”,成為企業各級領導的管理箴言。在一些重點建設工地,有些專家就是專為解決問題到現場,他們什麼時間離開現場,都是由問題解決後的最終評價結果而定。企業一時的輝煌,可以用機遇、機會來解釋,而長期發展,永葆青春,就必須形成一種善於發現問題、敢於直麵矛盾、科學破解難題的文化氛圍。
一項中心工作在展開和落實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中可能有思想問題、工作方法問題或者是客觀存在的實際問題等等。對於這些問題,管理者必須頭腦清醒,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中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也就是說既要看得準,又要抓得住,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時機,在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200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