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及利亞西北部的特萊姆森,在中資企業舉辦的一次晚會上,一群來自中國大陸的建設者,將一首《在路上》演唱得如醉如癡、如泣如訴,從赴阿訪問的中國國家部委官員,到現場每一名員工,無不為之感動萬分。從太平洋西岸經小亞細亞半島過地中海到達北部非洲,路途的遙遠、艱辛,使人身心疲憊,感受最深的,當然是那些遠涉重洋的人們,如同洋裝在身的張明敏,最能讀懂海外遊子們《我的中國心》。
國家興亡、社會變革、企業興衰、人生起伏,在曆史的進程中演繹,在時光的流淌中演示,在征途的行進中演化。在路上,一切已經發生,一切正在發生,一切將要發生。在路上,我們既是探路者,又是鋪路人。哪裏有陷阱、哪裏有沼澤、哪裏有溝壑、哪裏有峭壁、哪裏是條死胡同,看到了,就做個明顯的標記;體驗了,就說說自己的體會;經曆了,就避免錯誤的重複。把路基夯實、把路麵鋪平,把路肩做硬,把護攔做牢,把路標立起,把路燈點亮,更便捷地看清方向,更快速地接近目標。
無論路途遙遠,無論狂風暴雨,無論世態炎涼,一樣的萬水千山,一樣的氣象萬千。然而,對於行路人來說,最難逾越的還是心境的急流險灘,思緒的雜亂無章,目標的千回百轉,理想的山高萬仞……
屠格涅夫說:“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巴爾紮克說:“誰自重,誰就會得到尊重。”自尊,不是自誇自傲自大自負自封。所以茅盾說:“既不要妄自菲薄,又不盲目自誇。”
自尊的企業才能贏得市場的尊重。一個人的成功,仰仗一身好本事,有過硬的內功、外功。內功,是做人之本,即人格;外功,是立業的本領,即特長。堅持應有的立意高度,立人、立德、立言、立事,強化個體人格的修煉、品德的修養、文化的修正,以此凝聚成優秀的企業品格。有尊崇、有尊嚴、有尊榮的企業,必然具有更高層次的市場競爭力。
在事業的道路上,自尊是成功的支點。把工作當事業來經營,才能不斷增強工作的責任感、自豪感、成就感。立足崗位,踏實工作,有進步、有本領、有質量、有效率、有付出、有奉獻,就會有尊嚴。無所用心、無能為力、無所事事,失去自尊的支點,工作是多麼的勞累,多麼的乏味,成績被問題遮蔽,成功被抱怨肢解,事業被無為懸浮。“有班好好上”、“有事好好做”、“有牌好好出”……讓事業落到自尊的支點上。
在人生的征途上,自尊是奮進的動力。人生百態,不能號令三軍步調一致,卻能擁有自尊,促進“善的循環”。命運多舛,不能擺脫艱難困苦,卻能在人生的征途上“勸君常備一把傘”,這把“傘”就是自尊。有了這把傘,就能敢於麵對40年一遇、61年一遇,甚至百年未遇的大暴雨,就能在特殊環境中不會“濕身”,就能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一路前行。成就有大小,際遇有順逆,但我們完全有可能生活得更自尊、更坦然、更清爽、更光明、更健康、更快樂。
在思想的心路上,自尊是智慧的靈魂。“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國學大師南懷瑾說人有三個基本錯誤不能犯。人需要努力用思想填充我們的空間和時間,用思想降低出錯的機率,用思想點燃智慧的光芒,用思想維護生命的尊嚴。張開思想的翅膀,抓住管理的韁繩,就能有效地“管住現場理好市場”、“管住成本理好效益”、“管住難題理好方法”、“管住目標理好計劃”……
自尊的生存,要遠離心浮氣躁,遠離裝腔作勢,遠離急功近利。“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在理想與現實間牽一條時空連線。不要為磕磕碰碰而期期艾艾,不要為道路泥濘而怨天尤人,不要為荊棘叢生而停止不前,不要為山高路險而喪失信心。在路上,就應該靠理想信念去選擇道路,靠自尊自律去踏平坎坷,靠自強自立去接近目標。
自尊的生存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重點表現為:一種和諧自然的音樂,一種平常平淡的從容,一種謙卑謙恭的大氣,一種心地坦蕩的微笑,一種虛懷若穀的淡泊,一種大智若愚的厚實,一種沒有陡峭的高度。是承擔憂患與痛苦之後的清明,是遭遇坎坷和艱險之後的踏實,是曆盡苦難與困厄之後的自信,是勇於奮鬥與奉獻之後的淡定,是獲得褒獎與榮譽之後的平凡。
當過兵,扛過槍,翻過山,越過海,漂過洋。跟隨一個流動的部落,跟隨一個艱辛的群體,跟隨一支光榮的隊伍,在路上……我們從一個起點走向一個新的起點,從一個高度登上一個新的高度,從一個空間進入一個新的空間。
在路上,為自尊的生存,走過從前,走進現實,走向未來。
§§上篇 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