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似乎順理成章,但是,問題馬上出現了。
在發放撫恤金的時候,公司財務部忽然發現,現金急劇減少,而按照原先的估算,是用不了這麼多現金的。本來一年工齡的員工,撫恤金隻有幾百塊美金,但是實際發放的時候,數據顯示卻是需要三千美金,而且工齡越長的人,得到的撫恤金越會呈幾何倍數增長。
這時公司高層找來了人事部負責人事軟件的那個人。那個人不明所以,最後經過調查發現,原來這個人當初編寫的程序當中,在撫恤金那一塊兒有一個小小的Bug。但是,就是這隻“臭蟲”使得公司在金融危機期間雪上加霜。
撫恤金不發又不行,因為合同已經簽了,如果不按照錯誤的數目發放就是違約,要賠更多的錢。
這樣一來,本來就資金有點緊張的這家公司差一點申請破產,費了好大勁兒才維持下去。
而那個有“臭蟲”的程序,是在十年前由專管人事軟件的那個人無意中出現了一點錯誤編寫出來的。
這個隱患一直隱藏了十年,這一次裁員的時候,公司終於發現了這個問題,否則很可能還要再呆上十年才會被發現!
隱藏在程序裏的隱患,不用不知道。在賺錢方麵的隱患,往往都是這樣。它不會以太明顯的方式顯現出來,而是隱藏得很隱秘,隻有隨時保持高度的警惕,儲備足夠的憂患意識,才能真正達到未雨綢繆的目的。
就像巴菲特,股票升值的時候,別人高興他憂慮。
就像李嘉誠,他說:“創業就應該做一件天塌下來都能夠賺錢的事情。”
李嘉誠的話隱含的便是對憂患的考慮,“天塌下來都能夠賺錢”,換句話說就是“肯定能夠賺到錢”。這裏必然與隱患意識的儲備密不可分,因為想做到賺錢方麵的“肯定”,必然也要做到關於隱患的排除或者使之影響最小化方麵的“肯定”。總之,憂患意識的儲備必不可少。
不光是為了減少損失,憂患意識的儲備,還能夠在情緒上緩解人的壓力,使其勇往直前,最終取得成功。
我們經常聽說很多人炒股慘敗,最後選擇跳樓。但是,炒股必然有成有敗,如果之前做好這方麵憂患的意識,那麼,肯定不會出現這種結果。
隻要做到兩點:第一,清楚地明白,炒股不光可能讓自己的錢成倍成倍地增多,還有可能讓投進去的錢一分不剩;第二,既然明白第一點,那麼,接下來,在投資時,千萬不能孤注一擲。
有的人可能會笑了,如果照這種方法,自然是穩穩當當。但是,很多炒股的人就是想投機,想撈金。不光自己的錢全投進去,有的人還要借錢炒股。
這樣就明顯不理智了,這跟豪賭區別就不大了。這些人一心想通過下大本錢賺大錢,卻忽略了還可能賠大錢。
萬一要是賠了呢?怎麼不多想想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讓自己的憂患意識儲備得更充足一些?我們必須保證在一個底線上進行運作:自己能夠在失敗的情況下不用跳樓。
這樣一來,即使是失敗了,你可能會醉個十回八回,但是你不會跳樓也不必跳樓,因為你身上還有本錢,你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因為你已經把失敗作為自己計劃的一部分了。
很多因為失敗而跳樓的人,是因為隻把成功寫進了自己的計劃裏。而實際上,把失敗寫進計劃裏,才會在失敗後懂得如何更快地爬起來。畢竟,每個人的經驗都是:一帆風順的事情太少了,誰也不知道自己就一定能順順利利地成功。
§§第十二章 從小事做起,細流也能彙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