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有錢人這樣說:“如果一個人的欲望停止了,那麼他追求財富的腳步也就停滯不前了。”這句話說明,在有錢人的眼裏,欲望和財富是同行的。其實,這句話的道理也很簡單,有錢人正是因為對財富有了強烈的欲望,才會有一係列的理財計劃,才會處處用理財的眼光去工作、去學習,才可以不斷地追求財富。
財富的欲望是有錢人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有錢人正是擁有了這一欲望,並經由自我暗示和潛意識的激發後形成一種信心,這種信心便會轉化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激發潛意識,釋放出無窮的熱情、精力和智慧,進而幫助他獲得巨大的財富與事業上的成就。
你聽說過保爾·德塞納維爾嗎?他有點石成金的本領和適度的欲望。有一天,他腦子裏飄起一段曲調,他便自己將它大致哼出來,並用錄音機錄了下來,請人寫成樂譜,名為《阿德麗娜敘事曲》。阿德麗娜正是他的大女兒。曲子譜好後,就在羅曼維爾市找了一個遊藝場的鋼琴演奏員為他錄音。這個演奏員窮酸得很。德塞納維爾給他取了個藝名,叫理查·克萊德曼……以後的事,想必不說你也知道了吧!這張唱片在全世界一下子賣了2600萬張,德塞納維爾就這樣輕而易舉地發了財。他說“本人不懂無術,對音樂一竅不通。”
德塞納維爾隻作曲,不寫歌,他的曲子已有數百首,並且流行全球。20年來,德塞納維爾靠收取巨額版稅,腰纏萬貫。
對於德塞納維爾的成功,他自己解釋為“適度的欲望帶來的是連續的好運”。做任何事情他都想獲得成功。1978年他花了28萬法郎買了一匹馬,幾個月之後靠這匹馬贏得了美洲獎,淨得獎金200萬法郎。1992年,因為走錯了門,他在一間錄音室裏無意中遇上了一個吹長笛的阿根廷人,名字叫迪戈·莫德納。他看見莫德納的脖子上掛著一個鴨蛋形的小樂器,挺奇特的。這種小樂器名叫“陶笛”,德塞納維爾從未見過,也未聽過,於是他讓莫德納表演一下。欣賞完莫德納的表演,他當機立斷,將莫德納聘用。結果以在樂隊伴奏大提琴與陶笛協奏曲灌製的唱片《陶笛之聲》共賣出了110萬張。其中普通唱片40萬張,雷射唱片70萬張。唱片中的12首曲子全部都出自德塞納維爾之手。不管你服氣不服氣,他確實因為他的欲望,得到了巨額財富。
在有錢人的眼睛裏,欲望是有魔力的。有錢人在成為有錢人之前,總是有致富的欲望,並為此努力,借助於欲望的魔力,理財者將毫無畏懼、勇猛地向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那些心中沒有獲得成功與財富的欲望的理財者,最後隻能成為窮人。
一個理財者,如果能擁有有錢人的欲望,就會轉化為一種堅定的信念。在這種強有力的欲望支撐下,他會堅韌而頑強地麵對一切困難,不停地去追逐自己的財富,努力實現自己的理財計劃。
海耶士·鍾士,是1960年跨欄比賽的風雲人物,他打破了許多世界記錄,轟動一時。他順理成章地被選為參加當年在羅馬舉行的奧運會的選手,參加110米跨欄比賽,全世界都認為他能贏得金牌。但是,出乎意料,他並沒有得到金牌,隻跑了個第三名。這當然是個極大的挫折。他的第一個想法是:“怎麼辦?我或許該放棄比賽。”
這當然非常合乎邏輯,但是海耶士·鍾士卻不能安於這種想法。“對自己一生追求的東西,”他說,“你不能夠事事講邏輯。”因此他又開始了訓練。在這幾年裏,他又在60碼和70碼跨欄項目上創造了一些新記錄。
1964年2月22日,在紐約麥迪森廣場花園,鍾士參加60碼跨欄賽。賽前他曾經宣布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室內比賽。結果是他贏了,平了自己以前所創的最高紀錄。鍾士跑完,走回跑道上,低頭站了一會兒,答謝觀眾的歡呼。然後向數萬名觀眾起立致敬。
他參加1964年東京奧運會,得了第一名,他終於贏得了金牌。是他的欲望讓他實現了夢想。
對於每個理財者來說,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如何賺取更多的錢,是理財的終極目的。然而,要想賺取更多的錢,就需要有賺取很多錢的欲望。在有錢人的眼裏,拜金主義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因為隻要在遵紀守法,在欲望的指引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財富,再多都是有意義和值得尊敬的。
而那些沒錢人正是缺少了這種欲望,為了少一些風險,為了多一點安全,從而放棄了對更多財富的追求。
因此,要想成功理財,窮人就應該跟富人一樣,擁有他們的雄心壯誌,擁有強大的野心,這其實是對財富的一種遠見和卓識,因為有欲望的人,才會把目光放得更長遠,從而有意識地、創造性地、有目的地去努力,最終成為有錢人。
§§第十一章 窮則變,千萬別做“一根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