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她和她的店挺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時期,那段很多飯店都倒閉的時期。
她就是孫秋蘋,她由一個洗碗工做起,最後擁有了百萬個人資產。
如果在那個特殊時期,孫秋蘋幹脆像一般的飯店老板一樣,沒生意就關門,那麼,除了增加的二十多萬債務,她什麼也得不到,遑論百萬資產!她能在困難時期開動腦筋,並且運用自己的誠意來獲得商機,這是一個成功商人的必備素質。
其實商機無處不在,別人看到的是一張從香煙包裝裏抽出的紙片,他撿起來就變成了賺錢的機會。這樣說起來,若想把握甚至是創造商機,其實很容易。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對這些機會都視而不見,直到被某個人發現並從中狠賺一筆之後才醒悟自己錯過了?這就很複雜了。這跟一個人有沒有走那個心留那個意是很有關係的。縱觀那些由草根蛻變成富商的人們,很多都是一個很平常的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最後取得成功的。
王德恒和許多外地務工人員一樣,選擇了深圳作為“淘金”的理想之地。當看見蓮花山風箏廣場上有很多的人在放風箏時,王德恒按捺不住了。他從小就喜歡風箏,不僅喜歡放,還喜歡做。當然,他做風箏的技術還是非常好的。當他親自製作的風箏成為廣場上眾多風箏中飛的最高的一隻時,他認識的人也就逐漸多了起來。
在幫一個人做成寫著海誓山盟的語言的“求愛風箏”之後,他突然靈機一動——既然風箏可以用來求愛,為什麼不能做廣告呢?
於是他開始試著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第一單生意做成了,是給一個個體老板的店麵做廣告。他製成了一個飛機型的大風箏,把店名寫在上麵,然後懷著忐忑的心情把它送上天。
這一下人們的眼球立即被這隻大風箏吸引了過來,當然,廣告效果自然獲得了老板的首肯。就在當天,他連續接了6單生意,收入2400元。
王德恒興奮不已,嚐試成功了,這說明這種生意絕對有做下去的空間!
他開始改造自己做的風箏,譬如一般風箏骨都是用剖好的竹子做的,他就換成鋁合金管;風箏麵一般是紙,他就換成布。這樣一來,客戶更加滿意他做的風箏了,訂單也就越接越多。
如今,王德恒的生意不僅在深圳吃得開,還做到了廣州、珠海等城市。一個打工仔因為一個有關風箏的點子,搖身變成了老板。
王德恒在人們司空見慣的風箏上看到了商機,結果他獲得了成功,大把的金錢便隨之而來。商機就是這樣創造的。它不是那麼莫測高深,其實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細節當中,關鍵是有沒有那個心思去發現。說起這個“心思”,看似一動念之間,可能連0.01秒都用不到就把新的商機發現了,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就是這短短的一瞬,真正抓住的人卻鳳毛麟角。可見這簡簡單單的“一動念”,其實需要的是能夠發現商機的慧眼,而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
而且,還要具備能夠抓住商機的素質,譬如王德恒,如果他做風箏的手藝沒有那麼好,或許他的創業之路就不會像後來的他那麼順利。
錢永遠不是那麼好掙的,這句話大部分人都同意。隻不過,悲觀的人讓自己繼續平凡下去,並安慰自己沒有那種命,別人成功了也不要羨慕;樂觀的人卻鬥誌更強,正因為不好掙,掙到手時才會更有成就感,於是看到任何事情都往掙錢方麵想一下。
商機,一般青睞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