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兔子要抓耳朵,這樣它才不容易掙脫你的手。賺錢如果抓住了商機,財富的“脈門”也就擒在了你的手裏。但是,有商機的時候可以抓,沒有的時候呢?那就要自己去創造。
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一位顧客來到飯館,問:“請問有涼的菜餅嗎?”
服務員看看店裏全部熱氣騰騰的菜餅,說:“抱歉,我們這裏沒有。”
第二天,這位顧客又來了,問:“這次該有涼的菜餅了吧?”
服務員還是抱歉地搖搖頭。
第三天,服務員把一個剛出鍋的燙手的菜餅專門擱在一邊放涼。
菜餅成功放涼,那個顧客也來了,問:“有涼的菜餅嗎?”
服務員興奮地說:“有!”她把涼的菜餅送上來。
這時顧客也高興地說:“太好了!去,把它給我熱一下。”
這並不怎麼好笑,雖然有些雜誌把類似的內容登到了笑話欄裏,但這是一個很沒有幽默感的故事。幸虧這隻是一個故事,不然這樣的顧客肯定會被人罵:“他是不是腦殘啊!”我們這裏暫且不討論故事裏的顧客是否腦殘,而是需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這個故事從顧客角度講,他的目的其實很明顯:在飯店裏,找一個涼的菜餅,然後再把它熱一下。故事的結尾我們已經看到,他為自己創造了條件,最後成功達到了目的。
其實,商機就是這個涼的菜餅。飯館裏賣的菜餅都是熱的,你要是想讓他主動賣給你涼的最後再加熱,就要動一番腦筋。商機也是,它並不像飯館裏冒著熱氣的菜餅一樣到處都有,要想讓飯館心甘情願賣涼的,隻好自己想辦法。
她下崗了,這讓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不僅僅是沒有錢掙了,更讓她難以忍受的是,自己活著很空,差點就要覺得自己已經是個沒用的人了。
於是,她在一家日本料理店找了一個洗碗的活兒。由於她勤奮過人又好學,一年時間就當上了前廳經理。沒幾年功夫,她就學會了日本料理。
後來這家料理店關門了。她想憑借自己幾年的管理經驗,去其他的店繼續工作,可是試了好幾家都覺得和自己的管理觀念大相徑庭。最後她忽然想到:為何不自己開家料理店呢?
於是她又是貸款又是借債,料理店總算開張。本來她的料理店做出來的東西非常好吃,加上她獨特的管理經驗,剛開始幾個月,生意非常紅火,她心裏美美地想:這樣下去,不用幾年就能把那幾十萬的外債還上了。
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襲來,令她剛有起色的事業又陷入了僵局。那是2003年。
由於“非典”的影響,吃飯的顧客非常少,她如熱鍋上的螞蟻,但是,錢還是如流水地賠掉——一個月最少3萬多塊錢。
她快崩潰了,但是,生意必須維持下去。用什麼辦法?尋找新的商機。
本來她的店開在這裏,就是讓顧客過來吃飯的。但是在那個特殊時期,你做的飯再好吃也不可能讓顧客摩肩接踵而來。那就運用逆向思維,學校、醫院等單位都封校封院了,人雖然出不來,但飯還是要吃。而且裏麵的人都比較多,如果能把這些人爭取下來的話,日子應該會好過些。
說幹就幹,她開始了送盒飯的業務。正好有一次,一位教授打電話要盒飯,但是她的店距離教授家有點遠,不過,做盒飯的就應該把熱的飯送到顧客手裏,這是最起碼的商業道德。為了讓教授吃上熱盒飯,她專門打車送了過去。
一個新的商機出現了,教授被她的誠意感動,開始向全校師生宣傳,學校裏很多老師和學生也就從此成為了她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