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利用圖書館的知識與技巧(3 / 3)

4.保持環境安靜

圖書館不是影劇院,而是藏書、讀書、用書的場所,需要有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絕大多數讀者都能夠自覺維護圖書館的閱覽秩序,搬移桌椅輕拿輕放,不高聲喧嘩。然而也有個別讀者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時常“開小會”,走路啦啦響,以至於幹擾了其他讀者的學習思考,引起了其他讀者的不滿。因此,讀者之間應互相體諒、照顧,自覺保持肅靜,以保證大家能夠專心致誌地看書學習。

5.注意清潔衛生

整潔的環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雜亂無章是閱覽室和書庫中最忌諱卻又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因此,保持閱覽室和書庫的清潔,使之成為有利於學習的場所,有著特殊的意義。

閱覽室和書庫是圖書館中人員最多的地方,一個人隨便丟下一片紙屑,一天下來就爛紙遍地。保持整潔的環境,光靠工作人員去做是不夠的,還需要廣大讀者自覺維護。讀者一進圖書館就不準隨地吐痰,亂扔果殼、紙屑或在牆上、桌椅上刻畫等。這是社會公德所要求的,也是每個人精神麵貌和文明程度的反映。

6.關心館舍安全

安全工作是圖書館的一項經常性的綜合性的工作,必須引起工作人員和廣大讀者的高度重視和警惕,努力做到萬無一失。圖書館收藏的大量文獻資料和許多木製設備都是易燃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圖書館也日趨受到重視,圖書館的現代化設備越來越多。有些珍貴文獻和高檔設備,可以說是價值連城,需要妥善保管、利用和維護。常言道“水火無情”。不出問題,皆大歡喜;出了問題,後悔莫及。因此,對各類文獻資料和設備,除了圖書館工作人員加強管理外,還希望和要求廣大讀者主動關心館舍安全,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入館;不得在書庫和閱覽室內抽煙、玩火;不得隨便撥弄各類電器和水暖開關,以防患於未然。隻要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廣大讀者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就能夠有效地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第三節 利用圖書館的技巧

大學生對圖書館有了正確的認識和利用圖書館的常識之後,還有必要掌握一些圖書館運作的規律和利用圖書館的技巧。

一、正確處理借與閱的關係,要以閱為主,以借為輔

大家知道,我們已經步入信息社會,圖書的品種每年按幾何級數增加,圖書的價格迅猛上漲,目前是20世紀80年代初的20倍以上,而圖書館的購書經費增長十分有限,所以購書量逐年下降,而學校招生人數逐年大幅度上升。因此,圖書館的借書供需矛盾十分尖銳。麵對這種現實,圖書館不得不采取“壓外文保中文、壓複本保品種、壓圖書保期刊”的對策。首先是複本量減少了,一般圖書的複本為1—3冊。針對複本少的特點,圖書館把借閱關係從過去的以借為主、以閱為輔調整為以閱為主、以借為輔,優先保證閱覽。大學生們一定要了解這種變化,凡借書處暫時借不到的書,盡量到學生參考書閱覽室去閱覽。

二、正確處理新書與舊書的關係

這裏說的新書是指近年來購入的書,這些書印刷技術精湛、紙張上乘、裝幀美觀,內容新穎,閱讀起來當然舒適。這裏所說的舊書是指前些年,主要是指20世紀80年代及其以前購入的書,不是指內容陳舊過時的書。常聽同學們抱怨圖書館新書少舊書多,其實,任何圖書館都是這樣,美國國會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北大圖書館也不例外。新書多舊書少的是書店,不是圖書館。

書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長期實踐、創造積累起來的知識記錄。大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還是繼承前人的優秀文化遺產,過去的書中不乏大量的優秀精品,即使新購進的書,其中也有不少是過去精品書的再版。大學生在校期間從大量的過去的書中選擇精品來讀,對於繼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產是十分重要的。更何況對於曆史、古典文學等專業越古老的版本的圖書越具有學術價值。因此,大學生們決不能盲目地排斥舊書,而應該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大量舊書。

三、正確處理圖書與期刊的關係

圖書與期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圖書的內容比較係統、全麵、成熟。要對某些門類的知識作係統的了解和掌握,圖書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但圖書的撰寫、編輯和出版時間長,傳播信息的速度太慢,其知識信息內容常常比較滯後,一般隻是反映五年前的研究水平,難以反映最新的知識信息。期刊的出版周期短,報道速度快,能及時反映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新動向,迅速傳遞最新知識信息,但知識的成熟程度比不上圖書。期刊又可分為知識性期刊和學術性期刊。知識性期刊的作用主要是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學術性期刊主要是刊載科研、生產方麵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等,是期刊的核心部分。掌握圖書和期刊的這些特點,合理地利用圖書和期刊,對於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來說,低年級的學生應側重於圖書和知識性期刊,打好自己的專業基礎,擴大自己的知識麵,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高年級學生應該重視利用學術性期刊,接觸一些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了解自己專業和相關學科的新動向,有利於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圖書館的知識性期刊仍然保持訂購印刷型,而學術性期刊以電子型為主,期刊的品種達6000餘種,學科門類齊全。歡迎大學生查閱電子期刊和期刊數據庫。

四、正確處理印刷型文獻和電子型文獻的關係,重視利用電子型文獻

印刷型文獻主要指傳統紙質文獻———傳統圖書期刊。圖書期刊主要是知識性讀物。這是大學生汲取人類科學知識的主要來源。

電子型文獻是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數據庫、網絡信息的總稱。網絡信息主要是消息性、娛樂性信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電子出版物和網絡信息迅猛發展,電子文獻成為各大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重點收藏的信息形態。各種多媒體學習軟件、中外名著、百科知識、百科全書等光盤已普遍進入高校圖書館。電子文獻的顯著特點是容量大、檢索極為方便快捷,特別是多媒體超文本,它集文字、圖像、講授、演示、模擬實驗、練習、複習、自我檢查測驗於一體,是印刷型教科書望塵莫及的。現代數字化信息的優勢在於:

(1)將文獻用數字化形式存儲下來,並上網,便於讀者用戶使用;

(2)用戶可以使用多個分布式多媒體信息資源,進行遠程訪問,真正實現四海一家、資源共享,大大擴展了信息獲取範圍,提高信息處理和利用效率;

(3)數字化的信息資源比紙質印刷型文獻資源更便於檢索,使用戶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獲取所需的信息。

數字化、網絡化給印刷性文獻帶來的震撼性衝擊和變革是史無前例的。傳統的紙質印刷型文獻的不足表現在:①一個館收藏的文獻資源有限;②用戶必須親自造訪;③查找資料速度慢;④不利於資源共享。但這種變革並不意味著紙質文獻因此而變得不重要或消亡。發達國家的圖書館學者也認為:“這種變革更像電視的發明,電視盡管起著主導地位,但與電影、廣播、報紙共存,而不像汽車的發明,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完全取代了馬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印刷型文獻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如下。

(1)閱讀紙質印刷型文獻是人類幾千年來形成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行為習慣,其本身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拿一本編撰出色、設計優美、裝幀華麗的紙質印刷型讀物在手,其特殊的文化審美價值是電子型讀物等其他媒體所難以相比的,因此,紙質文獻在圖書館仍會有很強的生命力,甚至永遠有一部分紙質文獻會在圖書館存留下去。

(2)出版物不會完全電子化。出版物是否電子化圖書,受市場利潤的驅動。

(3)電子圖書、網上信息需要一定的外部設備和使用計算機及網上檢索的知識技能,紙質圖書則隨時隨地可以閱讀。

(4)上網獲取信息,需要交網絡使用費、通訊費、數據庫使用費、版權費等,而傳統紙質圖書則是免費的。

大學生們需要全麵了解和認識紙質印刷型文獻與電子文獻的特點,使兩者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有機結合。一般說來,需要反複研讀的基礎性知識,宜選用紙質印刷型文獻,需要瀏覽的消息性文獻和供檢索的查閱性文獻,宜選用電子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