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家隊伍的集團研究力量;
(2)實驗技術裝備力量;
(3)圖書情報信息係統的保障和效率;
(4)科學勞動結構的最佳程度;
(5)全民族的科學教育水平。
社會的科學創新能力是科學的創造性勞動社會化的產物,創造性勞動的社會化又主要表現為:
(1)科學家隊伍的形成;
(2)實驗技術裝備的綜合化;
(3)圖書情報信息網絡係統的形成。
顯然,無論是科學創新能力的五大要素,還是創造性勞動社會化的三種表現,都包括圖書情報信息係統。圖書情報信息係統自身是否現代化,是否得到重視和利用,將直接影響到科研、創新的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科研、創新能力。
科研、創新隻有在他人最新成果和最新經驗的基礎上,才是最有效的、最經濟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而且隻有利用圖書情報信息係統。在目前和今後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競爭越來越激烈,誰善於利圖書情報、知識信息,誰就能把握主動、爭取時間、占據優勢、壓倒對方。知識信息在現代和未來社會將始終起決定作用。
事實上,任何一項科學發明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某個科學家純粹地冥思苦想出來的。科學家必須而且隻有通過大量文獻信息的查閱,在不斷總結、吸收、繼承和借鑒他人成果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才能使自己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突破,有所創新。牛頓有句名言:“如果說我看到的、發現的比笛卡兒和培根遠大的話,那是由於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以著名的牛頓三定律為例,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第一定律是伽利略的慣性定律,後兩個定律是開普勒的天體運動定律。牛頓把他們兩個人的天體運動和地球上的運動加在一起,就成為一切宏觀運動的三定律。這種對前人科研成果的高度概括、總結和發展,就構成了世界上三百多年來最著名、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的科研成果。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美國人尊他為“發明王”。愛迪生一千多項發明中,最著名的發明是發電機和電燈。電燈、電機帶動了整個工業的發展,從而出現了人們常說的“第二次產業革命”。而電燈、電機的發明正是愛迪生非常注意閱讀他人的科學文獻,從《百科全書》中看到了法拉第的電磁學理論,得到了許多電學知識,在這些電學知識的基礎上發明了電燈和電機。
在人類曆史發展的長河中,人們隻有通過對前人或同時代傑出的科學知識的繼承、吸收、總結和借鑒,才能使自己的思維具有創造性。縱觀曆史,古今中外凡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偉大人物無一例外。
大學圖書館收藏著人類所創造和積累起來的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使得人們可將幾千年的人類曆史盡收眼底,將全世界的知識信息通於一旦,我們進行科學研究和創新應該充分利用它。
第四節 大學生需要學會利用國書館
一個人從中學步入大學,這在人生旅途中是個重大轉折。一個大學生,要想牢固掌握專業知識而又知識淵博,僅有課堂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充分利用圖書館這個大課堂,在茫茫書海中勤奮耕耘,才能使自己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的人才,已成為當今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認識到知識的無限性與個人知識的有限性、學習的短暫性與工作需要的長期性之間的矛盾。因為科學總是在不斷發展,而且發展迅速,而大學學習隻是一個短暫的階段。那麼如何利用大學這個寶貴的學習階段獲得更為豐富的知識,就成了每個大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實踐已經證明,一個人的知識多少和深淺程度決定一個人才能的大小,凡有才能和建樹的人,都有淵博的知識。
每個大學生,為了適應未來的工作需要和科學不斷發展的需求,他們必須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使自己成為所學專業知識紮實、學識淵博、思維敏捷的大學生。
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必須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與技能,這其中包括以下三個方麵。
(l)了解圖書館藏書。圖書館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所以應了解圖書館的藏書結構。也就是了解圖書館收藏有哪些類別的書刊資料,其突出特點是什麼,以便於自己選擇閱讀。
(2)了解和掌握圖書館目錄。圖書館目錄是館藏書刊的反映和縮影,通過目錄可以了解藏書,目錄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了解圖書館目錄,也就是了解圖書館設有哪些目錄以及各種目錄的使用方法,把它們作為學習和治學的門徑。
(3)掌握工具書的使用方法。工具書能為人們迅速提供各類知識和資料線索,為人們讀書治學和查找資料提供方便,因而讀書人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工具書的種類很多,應掌握各類工具書的使用方法,為獲取各種知識提供方便。
對圖書館的利用是多方麵的,但主要是利用它的文獻資料,並掌握其利用方法,為今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總之,學生成才離不開圖書館這座知識寶庫。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利用圖書館,我們特編寫了《大學生導讀》這本書,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在知識海洋中探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