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其實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特點,麵對不同的人,應該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有心理學家把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這四種類型都有其相對應的性格特色,比如膽汁質衝動暴躁、多血質活潑好動、粘液質沉穩安靜、抑鬱質謹小慎微等,在與不同氣質類型的人相處時我們應該采取相適宜的方式,否則就會發生摩擦,產生不愉快。FBI在審訊犯罪嫌疑人的時候,特別注意這一點,比如對方是個抑鬱質的人,你就不能用大聲嗬斥的方法,而應該溫柔一點,否則可能不但問不出什麼,還會把犯罪嫌疑人嚇壞;而對膽汁質的人采用溫柔的口氣往往不會有什麼效果。“對症下藥”後,FBI人員往往就能將案情的進展快速推進。可以說對不同氣質之人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是FBI心理操控術中十分重要的方法。
FBI心理研究人員進一步解釋,性格氣質是一個人在長期的社會活動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上的突出特點,如勇敢、剛強、懦弱、粗暴等。不同性格的人在溝通方式上存在的差異較大,我們必須分清一個人的性格類型,找出與之相對應的溝通方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無獨有偶,我國古代就有這樣的研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在其《諫論》裏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三個人,一個勇敢,一個膽量中等,一個膽小。
有一天,一個人將這三個人帶到深溝邊,對他們說:“跳過去便稱得上勇敢,否則就是膽小鬼。”
那個勇敢的人一向以膽小為恥,還沒等他說完,便一躍而過,另外兩個人沒有挪動一步。
然後那個人對剩下的兩個人說,跳過去就給兩千兩黃金,這時那個膽量中等的為了金子也跳了,而那個膽小的卻依然一動不動。
這時,突然來了一隻猛虎,凶猛地撲了過來,頓時那個膽小的人不再猶猶豫豫,而是“嗖”地像離弦的箭一樣騰到了對麵。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我們如想要求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就必須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激勵他們,方可成功。因此,在人際溝通中,要想用對方法做對事,就需要對對方性格做出適當的分析。
而要對性格做出適當的分析,我們就要養成研究人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我們養成研究人的習慣了,我們讀人識人的能力才會提高,而看人能力的提高是研究一個人的前提。有句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研究人絕對不是在浪費時間,做無意義的事情,我們隻有研究透對方,和對方打交道的時候才會富有成效,少起摩擦。事實證明,我們多研究人,養成研究人的習慣,絕對可以收獲多多。
葛萊居住在密蘇裏的一個小鎮上,有些債務,還有一嘴的胡須。他經營一些礦產和債券,是一個小商人。
而後來兩年,葛萊卻把那些礦產賣到了50萬元,要知道,那些礦產是他兩年前隻花6萬元買的,他賺大了。同時,他還在做這筆生意的過程中結識了很多著名商人和實業家,這對他未來的事業發展大有裨益。
葛萊是如何讓自己風生水起的呢?
原來,他想方設法搜集了他想要結交的每個人的資料。他對這些人的習慣、財產、性格等等都十分了解。他買來那些人著的書,仔細地研究。除此之外,他還很注意他們在那些重要事件上的意見。與此同時,他也把自己的反對意見列出來,盡管這些意見不一定能讓人讚同。總而言之,他希望在他與那些購買礦產的人會麵之時就與他們做深入的交流,而不是泛泛談點話,這樣才能快速和那些人走得很近。他常常要求自己用他們的語言風格討論問題,以便他們樂意接受而談成生意。
就是這樣,葛萊通過高超的研究人的技巧和策略,結識了一個一個大人物,從而借助他們的影響力,做成了自己的生意,開創了自己的輝煌,不經意間,他也成了一名大人物。
好多事情都是這樣,你隻有研究透對方,摸清了對方的脾性,才能對症下藥,事半功倍。即使我們沒有預先研究他人的條件,我們也可以從與其初次見麵的時候起,觀察他們的行為和細節。有一位業績非常棒的推銷員是這樣說的:“當我走進一個辦公室時,我會仔細留意一下辦公室和這個人的一些情形,比如根據他牆上及桌子上的圖畫推測出此人的家庭和興趣;根據桌子上麵的擺設推測此人在公司的地位和他的工作方法。總之,辦公室的所有小東西都是我留意的對象,為的是全麵了解評估這個人的品性、愛好和習慣等。”
也正如一代大亨什瓦普在談到他的成功秘訣時說:“我之所以能夠成功,完全是因為我就像商人把金錢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一樣,我也把自己的下屬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什瓦普知道,對下屬來說什麼才是最有效的興奮劑,他更加清楚怎樣激發人的情感,怎樣研究人的性情,以及怎樣衡量人們的相對價值,怎樣對付一種特殊的人和如何使人靈活地反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