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日,在世界稅收史冊上將占據一個重要位置。這一天,一個嶄新的稅種——國際互助稅(簡稱機票稅)在法國誕生了。讀者可能詫異,自有國家以來,不知有多少名目各異的稅種被創造著,它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比亂花漸欲迷人眼,現在又出來一個新稅種,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的確,若論這個稅種的一般特征並無新意,對機票征稅早有先例,1994年英國就開征了一種民航乘客義務稅,由各航空公司向乘客代征,用於平衡政府的財政赤字;1995年,瑞士政府對國內航班及國際航班在瑞士國內的航段征收6.5%的增值稅。大約同期,希臘對從國內機場起飛的乘客征收25美元的機票稅;澳大利亞的機票稅則為20澳元至27澳元。美國對國內機票征收10%的稅,國際機票征收6.5美元的稅,等等。但是,讀者若注意這個新稅的使用方向,則這個稅確實開了有史以來稅收使用方向的先河,這就是它不是用於生產本國的公共品,而是用於幫助貧窮國家防治艾滋病,發展教育和經濟。正因為這個特點,使這個稅不同凡稅,堪稱國際主義的稅種;也因為這個特點,它不僅會注定載入史冊,也將改寫稅收教科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地球正在變小,變成一個地球村。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事件,都會最終影響到其他國家,不唯生態環境,也包括經濟社會問題。國際社會早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00年9月,聯合國通過《千年宣言》,繪製了到2015年將極端貧窮人口比例減半,遏製艾滋病的蔓延,普及小學教育等一係列全球共同發展藍圖。為落實這一藍圖,各國想了不少辦法。征收機票稅以幫助貧困國家,就是法國總統希拉克2005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出的倡議。希拉克認為,今後十年全球航空運輸量將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增長,且航空公司的乘客基本不屬於貧困階層,因此征收機票稅是世界各國扶貧的有效措施。
希拉克總統提出這一倡議後,他本人及法國政府展開了一係列的宣傳說服工作。法國率先宣布將於2006年在法國對民航機票開征團結稅(機票稅),同時,希拉克又致信全世界145個國家的首腦,爭取他們的支持。隨後,法國政府在歐盟和各種全球性的會議上反複推銷其倡議。法國總理德維爾潘2005年9月14日在紐約舉行的關於實現新千年發展目標問題的聯合國首腦會議上發表聲明,呼籲盡可能廣泛地征收這種國際稅。當時有79個國家對這一聲明表示了支持的態度。
美國對這一倡議持保留意見,理由一是征收機票稅會阻礙世界航空業的發展;二是美國的航空業尚未從“9.11”造成的打擊中完全恢複過來。但是倡議在歐盟內部還是贏得了原則上的支持。在歐盟25國財政部長參加的一次會議上,各國表示:“將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參加這個籌集援助資金的機製”。德國、英國、挪威、比利時等國明確表示將在本國開征機票稅。與此同時,巴西、智利、阿爾及利亞等發展中國家表示了積極的意向。
2005年11月23日,法國政府通過了關於對機票征收國際互助稅的計劃。決定在國民議會通過以後,將從2006年7月1日起在法國正式征收。根據有關規定,該項稅種適用於所有從法國起飛的航班,根據航程遠近,每張機票的納稅金額從1—40歐元不等。實行兩種最高稅額:如果是飛往歐洲經濟區某機場,則每張經濟艙單程票收稅1歐元(如果是頭等艙或商務艙機票,則每張機票收稅10歐元);如果是飛往歐洲經濟區以外的某機場,則每張經濟艙單程機票收稅4歐元(如果是頭等艙或商務艙機票,則每張機票收稅40歐元)。所征機票稅將通過發展團結基金會被完全透明地用於發展援助(特別是用於艾滋病防治活動)。這種機票稅金將同其他國家籌集的類似資金一起得到協調一致的管理。據估計,全年征收的機票稅最多可達2.1億歐元(按近期彙率,1歐元約等於10元人民幣)。如果全球普遍征收每年將達到1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