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析“官員請客,納稅人埋單”(1 / 1)

標題上的這句話近年來已成為公共輿論批評官員濫用公帑的經典武器。其立論理直氣壯,站在納稅人的立場上指斥某些現象的荒謬,然而語氣中也流露出些許無奈,當然,還有對根治的殷殷企盼。盡管這句話還停留在批判的武器的層麵,但筆者卻從中看到了社會的進步。雖然“國家之財,皆出於民”(明·邱濬),但並不是所有民眾都知道這個事實和關係的,他們腦海中印記最深的是“皇糧國稅”、是“國課”、是“完銀子”、是“義務”,他們理解的民眾與國家的關係是一種佃農與土地所有者的財產租賃關係乃至人身依附關係,因此他們納稅完糧是交納租金或者保護費,雙方關係根本談不上平等,當然也就沒有與“義務”相對應的“權利”可言。如今,他們知道了自己才是國家的主人,政府及其官員隻是他們利益的委托代理人,而稅收,既是他們用來支付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價格,又是他們給予代理人的薪水和辦公業務費用。這種嶄新的理念體現在他們的話語中,就是這種納稅人意識,而對納稅人意識更深一層的認識則是權利意識的蘇醒和張揚。有了這個前提,盡管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法製建設,但畢竟為緩慢進行中的製度改革提供了理論和民意的基礎。

在看到這種批判的武器所蘊涵的深刻意義的同時,我們對待官員濫用公帑的現象就可以多一些理性。應該說,“官員請客(廣義上的,可以理解為官員為民眾服務的政務活動),納稅人埋單”,正是現代政治製度設計的必然結果。現代政治設計的基本理念是委托代理關係,也就是說民眾是國家的主人,但由於分工的原因和效率的考慮,他們隻能把市場不能提供的公共品的生產和服務通過選舉授權給那些自願為公眾服務的政黨和人物。國家機構的所有公務員(不論官大官小),打個比方,就好像企業董事會給企業招聘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如此製度設計,就使公務員承擔起了國家各級機構日常運轉的管理和服務職能。除過關乎企業發展前途的戰略、經營目標、重大方針、選拔任命高層管理人員等重大決策須經所有人的代表——董事會研究決定以外,其他日常經營管理都可以由經營團隊自行決定。也因此,一般的采購和經營支出等,就表現為“官員請客,納稅人埋單”。

但為什麼納稅人還會有意見呢?問題出在官員“請客”的對象是否恰當上,是出於工作需要還是假公濟私;即便需要,還要看吃喝的東西有無浪費;如果超出限度,那麼主人當然有權利提出批評,輕者下不為例,重者追究責任,撤銷職務,賠償損失。實際上,納稅人不滿意的不是“官員請客,納稅人埋單”,而是“官員濫用公帑,納稅人埋單”。所以根治的思路也應集中在這個方麵。

以上述標準衡量,我國官員“請客”的確存在著許多超出正常需要的問題。大的方麵有重大決策失誤;常見的方麵,有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等。這樣的“請客”,非但不產生效益,還會造成損失。對此,官員往往以“交學費”甚至正常經營需要等為名逃避責任。自己的財產被濫用,納稅人怎能沒有意見呢?

社會上之所以存在一些納稅人的偷抗稅行為,除過個人的自利因素以外,官員濫用公帑造成他們對政府的不信任,因此以不履行義務來表示抗議也是他們表達不滿的一種方式,盡管是違法的方式。對此,稅務工作者感受特別深。他們對解決這類問題有著更為迫切的企盼。

看來,造成問題的原因還需要在機製中去找。現代企業製度為了防止代理人濫用權力,浪費資源,設計了董事會和監事會以及股民代表大會等機構和製度,對經理人進行監督製約,較好地解決了代理人不負責的問題。我們的國家政治製度上也有相應的設計,但現在看來一是不夠健全,二是有些製度虛置,導致頻繁出現類似問題。

要根治上述問題,治本的方法一是加強稅收民主、財政民主和政治民主的建設和宣傳,要使包括官員在內的所有民眾知道,民眾才是國家的主人,所有官員的權力都是民眾授予的,他們必須向民眾負責;二是按照上述理念檢討我們的政治製度設計,尤其是要加強對權力的限製和製約以及有效監督,保證民眾能有監督的渠道和機製,能夠對不稱職的官員追究責任直至予以罷免。三是政府的職責應限製在為全社會提供良好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方麵,謹防越位,涉入競爭領域的經濟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