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宋初名將郭進事跡述評(2 / 3)

宋太祖一朝,郭進一直駐守河北西部前線,在抗擊北漢和契丹軍隊的戰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並有力地支持了宋中央的南下統一事業。因此,宋太祖對郭進既欣賞,又頗為器重,所謂“時劉繼元據並門未下,以(郭)進兼西山巡檢二十年不易其任”。開寶中,宋太祖下令在開封城中為郭進建造宅第,特許打破常規,“悉用?瓦”。“有司言,舊製非親王公主之第不可用。帝怒曰:‘進控扼西山十餘年,使我無北顧憂。我視進豈減兒女耶?亟往督役,無妄言。’”

事實上,宋太祖對當時防禦北部和西陲的邊將都頗為信任,給予他們很大的自主權,除了郭進外,其餘如李漢超守關南、馬仁?守瀛州、賀惟忠守易州、何繼筠守棣州、李謙溥守隰州、王彥升守原州、姚內斌守慶州、董遵誨守環州及馮繼業守靈州等等,也都無不如此。以後,宋人常常以宋太祖善用郭進等邊將為範例,津津樂道:“?榷之利,悉以與之,其貿易則免其征稅。故邊臣皆富於財,以養死士,以募諜者,敵人情狀,山川道路,罔不備見而周知之。故十餘年無西北之憂也。”元人修宋史時也指出:“宋之武功,於斯為盛焉。”

二郭進之死及其根源

宋太宗即位初,對大批文臣、武將先後加官晉爵,郭進也遷為雲州觀察使,並改判邢州,仍兼西山巡檢,繼續在河北前線帶兵。另外,宋太宗又賜給郭進京城坊第一區。表麵上看似一切如常,但實際上正是從宋太宗時代開始,武將群體的命運逐漸出現了逆轉,而郭進也因此最終走上了不歸之路。

宋太宗是通過陰謀手段登上帝位的,因此,以其陰暗的心理,加上狹小的氣度和尋常的才質,遂對帶兵武將極為猜忌。趙光義在晚年曾意味深長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機:“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這裏所說的“奸邪”自然不是日益受寵的儒臣,而是可能兵變奪權的武將。因此,宋太宗從即位伊始,就開始采取諸如任用親信、壓製武將乃至於“重文輕武”等等的措施,來整治軍事將領。如:太平興國二年初,宋太宗下詔將各地節度使子弟百餘人編為殿前承旨,調至開封,此舉等於將他們變為人質,以製約四方將領。不久,又罷免向拱、張永德、張美和劉庭讓等四位宿將的節鉞,將他們轉為環衛上將軍的虛銜;解除功臣石守信的軍職,將其改為西京留守。隨之,又將前朝禁軍大帥黨進外放地方節鎮。不久,另兩位禁軍首腦楊信和李重勳相繼病死。於是,宋太宗親自提拔一批順從但能力低下的親信擔任重要軍職,以替自己掌管軍隊。如出任殿前副都指揮使的白進超,被評為無明顯戰功,惟小心謹密,能撫恤士卒而已。柴禹錫、王顯、趙?、張遜、楊守一等宋太宗藩邸屬吏出身者,先後出入禁軍、樞密院要職,元人稱:“自柴禹錫而下,率因給事藩邸,以攀附致通顯……故莫逃於齪齪之譏。”

與此同時,宋太宗對各地統軍的將領,則通過監軍監視、“陣圖”約束之類的辦法加以控製。如大將李繼隆所說:“圖陣形,規廟勝,盡授紀律,遙製便宜,主帥遵行,貴臣督視。”宋太宗登基不久,還派人到各地察訪將領的動向。如王?到靈州、通遠軍巡查後反映:“主帥所用牙兵,率桀黠難製,慮歲久生變。請一切代之。”宋太宗對王?的建議非常賞識,遂令其帶兵取代邊關老兵。不料“戍卒聞當代,多願留”,於是王?以強硬的手段斬殺了一部分人,才算完成了使命。以後,王?又數度往來西陲與京師之間,不斷彙報前方駐軍的情況,並提出對策。宋太宗曾一次賜其百萬錢,以示獎賞。當時,甚至可以不問事情真相,便誅殺被懷疑者。如“上即位,分命親信於諸道廉官吏善惡密以聞,嶺南使者言知封州李鶴不奉法,誣奏軍吏謀反,詔誅之不問狀”。一時,帶兵武將都感受到來自最高統治者的巨大壓力。

太平興國三年發生的一件荒唐的事件,便足以從側麵反映前線將領對宋太宗的恐懼:官宦之子李飛雄詐稱自己為巡邊使臣,結果從關中換乘官馬,在地方武官的向導下,一路西行到秦州境內。麵對不持任何憑證的這樣一位“使臣”,當地駐軍將領竟俯首帖耳。結果,李飛雄矯詔逮捕多名帶兵將官,並準備處死,而諸將都甘心受縛就刑。以後,李飛雄因利令智昏,露出破綻,才被眾人捉獲。李飛雄事件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一切隻能說明當時武臣已完全屈從馴服。難怪頗有戰功的曹彬,雖位居樞密使高位,卻極其謹小慎微,甚至在街市上與士大夫相遇,也要主動做出讓路的姿態。

在上述政治背景之下,郭進勇於專兵的特長及果敢好強的性格便不合時宜了。郭進改調邢州後,繼續肩負著防禦北漢及契丹的重任。據以後沈括記載:“郭進有材略,累有戰功。嚐刺刑州,今邢州城乃進所築,其厚六丈,至今堅完,鎧仗精巧,以至封貯亦有法度。”可見郭進在新任所內仍十分注意軍備建設,忠於職守,積極有為。太平興國二年,他還招降了北漢的一些軍人和民戶。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親征北漢時,郭進出任太原石嶺關都部署,“分兵控石嶺關”,擔負起阻擊契丹援軍的重任。案:都部署為北宋前期戰場主帥之職,宋人曰:“駐泊、行營都部[署],即古之大將軍、大總管之任也。”由此可見,郭進在此次北伐之役中的身份是石嶺關戰區的主帥。但與此同時,宋太宗又依據其慣例派來了一位監督者,即引進使、汾州防禦使田欽祚,其職責為“護石嶺關屯軍”,實際上就是郭進軍中的監軍。正是此人以後逼死了郭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