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建黨偉業》看電影美術對曆史的表達(2 / 3)

考慮到拍攝經費與實際條件的限製,影片中許多搭設的場景既都實現了逼真的視覺效果又得到了合理的重複使用,如毛澤東與楊開慧一起看煙花的場景實際上也是在棚裏拍攝的;而影片中圖書館、教室、李大釗辦公室、展廳等都是在那座四層樓建築中拍攝的。雖然有北大圖書館與紅樓的建築,但許多重大曆史事件孕育的環境(如新文化運動孕育地、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地、“五四”運動重心地等)要將其轉化成視覺造型則需要根據資料來進行美術造型設計,其建築風格都遵循著原有的曆史特色,給觀眾營造了一種當時曆史時期的氛圍,烘托了當時革命的精神風貌。而對於中共一大會址與南湖場景的拍攝也存在著許多現實問題,為了不破壞曆史遺跡,這兩個場景的拍攝大部分也是在棚內搭景來實現。由於那時弄堂結構較為複雜,對於一大會址弄堂結構具有不同的版本,對當時會議在哪個樓開也有極大的爭議,美術造型設計依據影片中的一個情景(即密探“包打聽”敲門進門後就看到了會議現場)推斷出會議的地點在一樓,於是將場景設置進行了相關調整。

(二)曆史道具的美術表達

在《建黨偉業》中許多場景的道具都具有曆史時代特色,因此需要特別製作才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影片的拍攝場景中,對道具的尺寸、顏色、質感等都有嚴格要求,道具的設置需要與場景、服裝相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配合,要考慮影片的整體視覺效果。一些大的曆史道具需要通過專業的道具師來製作,但北方的道具師其設計風格與南方相比存在差異性,理解上也存在著某些偏差,如上海具有年代性的道具和陳設都偏小,講究精致,在這方麵北方設計師的做工就不如上影廠,設計出的道具不具備點睛之處,因此該影片的導演選擇上海本地的道具師來進行道具設計,而且與合作過的道具師聯手在道具與陳設的製作上偏差更小、效果更好,能夠達到電影美術設計者的要求。此外,影片中某些道具是由電影美術設計者自己設計製作的,如片中圖書館裏的吊燈,美術設計者搜尋了相關素材還借鑒了天津老房子的設計風格,最後製作出實惠又極具視覺效果的吊燈,節約了道具組的設計成本與時間。

在影片拍攝之前,電影美術組就要到各場地去籌備和采景,然後才能開始對場景與道具的圖畫設計,前後需要花費三個多月的時間。除此之外,在正式拍攝期間其場景與道具的設計來自持續的設計中,需要配合拍攝進程來進行。有時前期的道具必須要在開拍之前製作出來,以便拍攝的需要,因此在開機之前三分之二的道具已經製作成功,而不會出現因為道具的缺失影響拍攝進度。而電影美術組的工作在資金與時間上都要與投資方和導演協調好,這樣才能合理地分配好時間與經費,最終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曆史人物的美術塑造

影片中曆史人物的塑造離不開服飾的襯托,服裝的風格與色彩都要與場景及周邊景物協調好,使之能夠與場景和諧融為一體。《建黨偉業》是一部曆史題材的影片,因此其服裝的設計要在遵循曆史年代的基礎上進行新時代的創新設計,如女裝方麵需要有新穎之處,但必須處理得恰到好處,否則就與曆史現實不符;而對於軍閥的服飾雖然都是統一的灰色格調,為了能夠使其與場景相融合並突出創新性,設計者通過模擬意境的色版設計方式確保精準,嚴格控製著服裝顏色的基本色調,影片中,人物的服裝以樸素型為主,體現出曆史時代的莊重與深沉。該部影片的服裝設計師王秋萍與劇組有過多次的合作,熟悉導演的要求,因此在對毛澤東服裝的設計上更有信心。此次毛澤東的角色由劉燁出演,為突出毛澤東的人物特征在化妝、服裝等方麵都做了較多的努力與改進,如在嘴的原本造型上添加了東西讓其更加神似,但演員劉燁在後來的表演中產生不適,最後取消了這樣改動,通過化妝來進行彌補和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