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黨員幹部幹事創業之基。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幹部,就要學習弘揚焦裕祿的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嚴於律己,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樹立為人正派、廉潔奉公的好形象。
一、艱苦樸素、廉潔奉公
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就是學習焦裕祿艱苦樸素的作風,恪守廉潔奉公的價值追求,把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行動之中。排內澇、戰風沙、治鹽堿,縣委書記焦裕祿帶領全縣人民奮戰在改天換地、改變命運的最前沿。焦裕祿對自己和孩子嚴格要求,生活簡樸,身上的衣服補了又補,蓋的被子縫了又縫,都舍不得換件新的。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他卻說,“跟貧下中農比一比,咱穿得就不錯了。”因為是他的孩子,看戲沒票被放行,事後他嚴訓孩子,如數送還票錢。他帶著妻兒春節回了趟山東老家,給老人買點東西,借了公家200元錢。彌留之際,對前去看望的縣委幹部交待說:“200元錢還有50元錢沒還上,請分兩個月從我的工資中扣還。”至死也不占公家一點便宜。看得見的是操守行為,看不見的是精神信仰。因為他對家人的嚴格管束、對道德的至高追求,無不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作為黨員領導幹部,不僅要學習他“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的生活態度,更應效仿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官追求,誌在改變蘭考落後麵貌的為政信念。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黨員幹部應“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麵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毋庸諱言,如今確有少數黨員幹部官做久了,漸漸放鬆了自我要求,降低了節操標準,慢慢萌生“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態,“公家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甚至動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歪念,一點點偏離廉潔奉公的正道,一步步滑向權為己用的邪路。“四風”三尺冰,絕非一日寒。消極腐敗的行為常常在作風操守的罅隙裏悄然滋長。收緊作風的口子,握緊公權的把子,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絕不給不良作風的微生物以可乘之機,黨員幹部就能經受艱苦條件和複雜環境的考驗,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蓬勃發展。心係蒼生、情懷百姓,方能以修身齊家律己,以治國平天下。黨員幹部堅定樹立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終生的政治信仰,把群眾的冷暖幸福看得比天大,才能自覺踐行嚴以修身的道德操守,堅決遵守廉潔奉公的為政準則,艱苦樸素,不謀私利,才能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響當當的光榮稱號。
為政隻有公正才能清明,隻有廉潔才能有威信。一直以來,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一直都是黨和政府的優良作風。想當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在延安的土窯洞裏指揮千軍萬馬,他們住的是破舊的窯洞、穿的是樸素的軍裝,吃的是地瓜、野菜、紅辣椒。但他們卻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裏指揮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戰爭,這是多麼偉大的“土窯洞”精神!諸葛亮在其《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曆來推崇的。黨員幹部、政府官員不僅是社會的管理者,更是人民的公仆,就更應該廉潔奉公、執政為民,切實地為百姓辦實事。新時期我們要求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並不是要求官員穿破爛衣服、做苦行僧,而是要求官員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丟。隻要我們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就能架起黨群、幹群之間的“連心橋”,就能在實際工作中讓群眾看到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從而提高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度,增加滿意度。
第一,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就是要樹立並恪守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此安身立命,以此取信於民,才能確保權力運行始終不偏離為民利民的軌道。俗話說,吃了別人的嘴軟,拿了別人的手短。在工作中,如果領導幹部嚴格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秉公辦事,就不會因為被人拿住了“軟肋”而縛住手腳,不會因為有人說情而動搖,也不會因有人恐嚇、威脅而懼怕,更不會為防人算計、保護自己而費盡心機。正是由於清廉,不曾得到過原本不屬於自己的財物,麵對道德法紀和執法執紀人員,一身正氣坦坦蕩蕩不畏懼,如此,才會徹底擁有平和的心態,寵辱不驚猶如一汪波瀾不興的清泉。艱苦樸素、廉潔奉公,正是嚴以律己的結果。要一輩子“擋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經得起考驗”,就要廉潔自律,堅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利,時時刻刻堅持以廉潔奉公的作風、夙夜在公的勤勉,達致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境界。
第二,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就是要廉潔自律,按照黨性原則辦事。黨性修養是廉潔意識的源泉,廉潔自律則是黨性修養的表現。作風建設是一項持久戰,要有他律,更要有自律。廉潔自律,按黨性原則辦事,在群眾心目中,就是可以信賴的好同誌;在上級領導心目中,就是黨組織和群眾歡迎和需要的廉潔勤政、一心為民的好公仆。清廉勤政是對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黨和人民群眾要求領導幹部必須要堅持講政治、講科學、明責任,以高度的革命事業心構築起思想和行為的道德底線,堅守小節而勿忘操守,堅守革命信仰,按照黨性原則辦事,執政當中要做到講正氣,規範決策、規範執法、規範立製、嚴格問責,真情實意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第三,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就是要勤政愛民,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得民心者得天下,執政者對待群眾要親民愛民、以民為本,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清廉自守,勤政為民不謀私利,要始終把百姓疾苦掛在心上,親民愛民關注民生。密切聯係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廉潔奉公就要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眾當親人。此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還要能夠自覺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它能使我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看問題、作決策時的主觀性、片麵性和隨意性,從而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密切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同時,群眾監督是對領導幹部的約束,更是對領導幹部的關愛。接受批評監督,於公,有利於改進工作,促進發展;於己,可正衣冠,明得失,少走彎路。“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無數廉潔奉公、一心為民的好幹部、好公仆,在人民群眾心中樹起一座座不朽的豐碑,他們以清正廉潔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信賴和讚譽。
“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時代在變,但焦裕祿精神及其所代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今天,每位黨員幹部都要以焦裕祿精神為鑒,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反複照一照自己,查一查享樂主義是不是跟著勝利而來,看一看奢靡之風是不是伴財富而起,想一想貪腐之行是不是隨權力而生,進行大檢修、大掃除,在新的時代把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優良傳統進一步發揚光大,使焦裕祿精神像舒展的桐葉,生機勃勃、染綠原野。
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
焦裕祿很普通,卻不平凡。“常常開襟解懷,卷著褲管,樸樸實實地在群眾中間工作、勞動”,和普通群眾並無不同。因為孩子沒買票看了場電影,他建議縣委起草通知,並親自製定了《幹部十不準》,不準任何幹部搞特殊化,不準任何幹部和他們的子弟“看白戲”。聲聲斥責如響耳畔,件件往事猶在眼前。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感慨地說,“十不準”內容非常有針對性。就拿看白戲這條說,除了規定一律不準送戲票之外,還強調不能把前十排的票光賣給機關和幹部,這就教育領導幹部如何針對身邊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製定具體舉措。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這是焦裕祿對權力本質的深刻認識,是他家風家教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對特權思想的堅決抵製和堅持廉潔奉公、不搞特權的生動示範。中國共產黨就是凡事都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不能淩駕於人民之上,而是要與人民平等,不能有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