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講 焦裕祿精神是貫穿黨的群眾路線(2 / 3)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回答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和“我是誰”三大問題。“為了誰”,是解決執政為民的問題,隻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為了群眾、服務群眾作為目的和歸宿,才能找準前進的目標方向,更好地為人民群眾謀利。“依靠誰”,是解決靠誰執政的問題,隻有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營養,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準,才能找到前進的力量源泉。“我是誰”,是解決對自己的認識問題,隻有認識自己的公仆地位,明確權為民所賦,才能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找到正確的出發點。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方法是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是黨組織、黨員個人對黨內同誌,黨員個人對黨組織的缺點錯誤及時指出、深入剖析,在原則問題上進行積極的健康的思想鬥爭。”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標誌,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是淨化黨員靈魂,化解黨內矛盾,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效手段,是防身治病的良藥,是共產黨人的傳家寶。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要有助於促進民主集中製的貫徹執行、促進黨內生活的嚴格規範、促進黨性原則基礎上的團結,提高領導班子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要弘揚延安整風精神,聚焦“四風”問題,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運用“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對自己、對同誌、對班子、對黨高度負責,堅持開門搞活動,有話放到桌麵上來講,召開生活會,領導帶頭,出以公心、態度誠懇、講究技巧,實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別真假,堅決反對自由主義和好人主義兩個錯誤傾向,健全和完善雙重組織生活會、“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製度。

二、焦裕祿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題高度契合

焦裕祿精神是焦裕祿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服務人民的過程中產生的,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題,即“為民務實清廉”高度契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

第一,焦裕祿的公仆情懷與教育實踐活動“為民”主題的高度契合。為民,即堅持人民創造曆史、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其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拚搏、去奮鬥、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焦裕祿的“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正是為民的具體體現,在本質上與為民主題是一致的。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這種一致性,就要把學習焦裕祿的公仆情懷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體結合起來,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牢固樹立人民創造曆史、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觀點。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缺乏焦裕祿那樣的公仆情懷和群眾觀點,是一些領導幹部不願、不認真走群眾路線,出現調查研究走馬觀花,坐著車子轉、隔著玻璃看,官氣十足,老子天下第一,容不下他人,聽不得不同意見等“四風”問題的思想原因。我們應以焦裕祿為榜樣,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學習教育,開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教育,解決幹部的世界觀問題,奠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應有之義。焦裕祿說:“我們為人民服務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現在正是我們為人民大有作為的時候,不然的話,我們就對不起黨,對不起烈士,對不起人民對我們的期望。”應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以人為本、人民至上與自己的具體工作結合起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必然要求。焦裕祿說:“應該教育我們的幹部,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在困難情況下,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廉潔奉公,與群眾同甘共苦。”應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製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定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政策和工作目標任務時充分考慮群眾的利益和承受能力,有利於群眾的就幹,不利於群眾的就不幹,絕不能幹勞民傷財、違反群眾意願的事,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

四是堅持走群眾路線。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法。焦裕祿說:“你們要在困難當中成就一番革命事業,必須首先聯係群眾,向群眾學習。”一個共產黨員,僅有為人民服務的願望還不行,還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科學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群眾路線,即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將群眾的分散的無係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係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做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檢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推動工作,服務好人民群眾。

五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焦裕祿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獻給了人民。應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做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把自己的一切無私地獻給人民,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地獻給人民。

第二,焦裕祿的求實作風與教育實踐活動“務實”主題的高度契合。務實,就是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發揚理論聯係實際之風;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發揚密切聯係群眾之風;謙虛謹

慎、戒驕戒躁,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發揚艱苦奮鬥之風。焦裕祿的凡事探求就裏、“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務實”主題是一致的。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這種一致性,就要把學習焦裕祿的求實作風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體結合起來,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遵循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是務實的重要前提。焦裕祿說:“在風雨裏走一走,最容易掌握‘三害’的規律,隻有掌握了這個,才能打敗凶惡的敵人。”應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牢固樹立規律意識,自覺地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堅持長期艱苦奮鬥之實;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之實;求人民群眾的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麵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

二是堅持理論聯係實際。要既學理論,又做到真抓實幹。這是務實在工作方麵的要求。焦裕祿說:“多做工作,少講空話,多辦實事。”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實幹。實幹不是蠻幹,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指導下的自覺行動。要結合黨的文獻、曆史,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重要文件精神,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立場、觀點、方法和精神實質;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真正把握世情、國情、黨情和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要解放思想,大膽地試、大膽地創,把理論與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既在實踐中檢驗、豐富理論,又紮紮實實地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進。

三是堅持密切聯係群眾。在密切聯係群眾中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這是務實在群眾工作方麵的要求。焦裕祿說:“你們要在困難當中成就一番革命事業,必須首先聯係群眾,向群眾學習。”人民群眾是務實的價值主體。應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曆史創造者的思想觀念,真正懂得曆史是人民創造的,我們的任務是啟迪群眾的思想,調動人民群眾進行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不是包辦代替,更不能把我們拍腦袋的決策強加於人民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正把人民群眾的智慧集中起來,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真正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吃拿卡要,收查扣罰,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貪圖享受、奢侈浪費,不思進取、墨守成規,以權謀私、與民爭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出行前呼後擁、警車開道,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釀等突出問題,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四是堅持艱苦奮鬥。這是務實在工作方麵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焦裕祿說:“在災荒困難麵前,隻有團結一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積極向困難作鬥爭,才是正確的道路。”應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使黨員幹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樹立正確的群眾觀點,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埋頭苦幹,攻堅克難,始終保持奮發努力的昂揚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