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川礦產資源產業的分析(1 / 3)

四川礦產資源產業的分析

理論探索

作者:朱筱薇 何玉梅

【摘要】 本文以產業組織理論中的SCP範式為基本分析框架,從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三方麵對四川礦產資源產業狀況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礦產資源產業集中度低、產品差異較小、市場的進入壁壘較高,研發投入逐年增加但仍顯不足,企業整體規模較低、行業整體利潤偏低,安全生產和資源有效利用的狀況不容樂觀。

【關鍵詞】 四川礦產資源產業 SCP範式 市場結構 市場行為 市場績效

一、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與演進

1、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

產業組織理論是現代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正式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而其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馬歇爾1890年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該書首次提出了“產業組織”的概念,他指出企業在享受由擴大生產帶來的規模經濟時,往往也會由於壟斷的發展而阻斷價格機製的作用。1933年瓊·羅賓遜和張伯倫以局部均衡理論為基礎,提出了不完全競爭理論,為分析產業組織提供了實踐模擬基礎,直接推動產業組織理論向市場結構方向發展。在梅森、克拉克、貝恩等哈佛學者對“有效競爭”理論研究的基礎上,貝恩於1959年發表了《產業組織》,首次完整地提出了“SCP”範式,標誌了哈佛學派產業組織理論的成熟。

2、SCP理論的分析框架

“市場結構(Structure)—市場行為(Conduct)—市場績效(Performance)”範式,即SCP範式,它的核心觀點是:市場結構決定企業的市場行為,企業行為影響市場績效,這三個要素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單向因果關係。按照這一範式,行業集中度高的企業傾向於提高價格、設置障礙,謀取壟斷利潤,但這樣會阻礙技術進步;要想獲得理想的市場績效,必須通過公共政策來調整不合理的市場結構,限製壟斷力量的發展,保持市場的適度競爭。哈佛學派的理論強調經驗性研究,缺少深厚而明確的理論基礎和係統分析,在政策主張上,他們主張政府對產業組織行為實施幹預,反對壟斷。

3、SCP理論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以後,芝加哥學派開始崛起,向傳統的SCP範式提出挑戰。他們不以經驗實證為主,而是強調理論分析,認為“結構—行為—績效”之間是雙向互動關係;對市場行為持自由放任觀點,反對政府幹預。他們探索了企業兼並的動因和根源,提出了產業生命周期理論,討論了廠商的最佳規模,深入研究了“進入壁壘”問題,創立了信息經濟學理論,並運用它來解釋市場組織問題。80年代中期以來,以科斯等人為代表的新製度學派,從製度角度研究經濟問題的“新製度產業經濟學”,稱之為“後SCP時代”,它對產業組織理論的深化起到了直接催化的作用。他們將製度視為經濟活動的內生變量,將研究重點深入到企業內部,從企業內部的產權結構、組織結構的變化來分析企業行為,以及它們對市場績效的影響。

二、基於SCP範式對四川礦產資源產業的分析

1、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是指對產業組織內部競爭及價格形成等產生重要影響的市場組織因素,通常指市場集中程度、產品差異化以及市場進入和退出壁壘的高低。

(1)市場集中度。市場集中度是決定市場結構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它體現了市場的競爭程度。我國是個礦業大國,但不是礦業強國。經過多年的發展,截止2014年,我國礦產資源行業(包括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理論探索加工業和金屬製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84903家,其中四川礦產資源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共有17392家,占全國礦產資源企業的20.5%,其資產總額占四川工業資產總額的25.8%,但四川礦產資源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並不高,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市場結構鬆散,不利於實現規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