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上 學(1 / 3)

小時候的我,十分貪玩。母親憐愛我,舍不得說,很少管教,任由我行我素。但對於我的將來,母親卻是一刻都不敢忘懷,時時給我灌輸有文化的益處和重要。

到了上學的年齡,老師帶著幾個孩子,挨家挨戶地串門。每到一家,都會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讓孩子上學,不要讓孩子糊糊塗塗過一輩子,長大了當睜眼瞎,什麼都不懂。那樣,會耽誤孩子一輩子的。

我出於好奇和兒童貪玩的天性,看到老師周圍一群一夥的孩子們,嘻嘻哈哈,甚是好玩,又想著母親的話,便跟著老師去了學校。那一年,我虛歲7歲。

在學校,可能是學校剛剛成立不久,亦或村裏的孩子們少的緣故,大的孩子有十四五歲的,小的則如我一般六七歲。一次,一個六歲的孩子對老師說,他餓了,想回家吃饞饞(奶水)。惹得整個教室頓時哄笑一片。

我受不得在學校教室裏久坐,再看看四周,很多人不認識。他們一個個呲牙咧嘴,猶如一群出圈的羊羔,上躥下跳,你追我趕,咩咩亂叫。我生性害羞膽小,遇到年紀大一點的孩子,人家一瞪眼,嚇得我不知所措。最可笑的是我連上廁所的勇氣都沒有,常常憋尿。一次,實在是憋不住了,看看老師不在,趁機溜出教室,不去廁所,卻是偷偷跑到院子裏一旮旯處,結結實實撒了一泡尿。尿完尿,再沒回教室,連書本也沒拿,一溜煙兒跑回了家。

8歲那年,二大娘家的閨女做教師,也就是我的叔伯姐姐,幾次到家裏勸說我的母親,連拉帶拽地哄著我第二次走進了學堂。

這一次更慘。雖然我勉強在學校呆了三個月,但最終還是逃了學,不了了之。

那是初冬的一天,可能是我吃東西有問題,引起了急性腸炎。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無法控製,竟拉了一褲子的屎。我拖著滴滴答答的糞便,一路上頭不敢抬,臉上感到火辣辣的燒,像是烙鐵落在臉上,急急地小心地回了家。簡直丟死人了。還好,寒冷的季節阻止了臭氣的散發,不然今後再無臉見人。

母親見我這個樣子,不但沒有責備,反而心疼的掉了淚,趕緊吩咐父親燒水,給我擦了一遍又一遍。之後,讓我舒舒服服,暖暖和和鑽進了被窩。我看到,母親把我玷汙的棉褲,認認真真地一點一點拆開,放入冰冷的水中,開始洗洗涮涮。當時屋中坐著說話的老焦,責備中帶著暖人的口氣說,娃兒啊,千千萬萬別忘了你娘為你做的一切,長大了可得孝敬你的母親。

自此後,我再次逃了學,沒進校門。但母親始終認為,我注定是要上學的,隻是時間的問題,幾次上學失敗,可能是還不到時候。

不知是母親潛移默化的講述打動了我,還是我知道我是母親的希望和主心骨,最終我真的開始羨慕上學的孩子們。看到他們仨仨倆倆,有說有笑的樣子,就有了一股子衝動。9歲那年,我第三次走進學校,堅持學完了全部學業,而且走出了村莊,成為整個家族(至少在母親的眼裏)唯一一個有出息的人,圓了她老人家的最終夢想。

在我拿到入學通知書的那一刻,我雙眼模糊,淚眼朦朧。幾個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母親清晰的麵孔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跟我交流,督促我走好今生人生路。我想,她老人家可以瞑目了。可惜的是,她一輩子的辛勞,做兒子的再也無法報答。現在,隻能用筆記錄。這或許是我今生最好的懷念母親的方式了。但願母親地下有知,我會繼續堅持的。

記得1972年初秋的一天,我又一次得了病。晚飯後,父親背著我到村裏衛生所診病。那時實行合作社醫療,村中有醫術的人和村裏培養的赤腳醫生必須在大隊坐診,為群眾看病服務。我得的是腸炎,發燒,渾身無力。醫生先是用聽診器聽了聽,然後,用手在小肚子上反複揉壓,還將一隻手放在肚子上不同的地方,用另隻手的手指在放肚子的手背上輕輕扣彈。檢查完,對父親說,沒什麼大事,是吃的不對付了。吃幾包藥,注意飲食。隨後,開了方子,抓了三天的藥。

屋子裏,看病的人還真不少,大家彼此相互打著招呼。這時,門吱呀一聲,走進來一位三十歲左右的青年婦女,眉清目秀,方臉,一頭齊耳的短發,穿一身深藍色的上衣,微張著嘴。給人的感覺,不說話也麵露微笑,非常精神,渾身透著一股子颯爽英氣。是一個讓人看上一眼,便無法忘卻的女人。

大夥見了,都不約而同的主動跟她打招呼。父親也和這個女人寒暄著。

這個女人禮貌性地跟大家打完招呼,扭頭看見了我,停在父親跟前,上下打量起我。看得我不好意思。

“這是你的孩子?”女人問。

“是的。”父親應著。

“上學了嗎?”女人又問。

“沒有。”父親回答。

“想上嗎?”

“想。可是,……”父親欲言又止。

“怎麼了?”

“這孩子,上了幾次,光逃學,一直沒上成。”

“幾歲了?”女人直接問我。

“九歲了。”我回答。

女人說:“哎呀,九歲了,孩子都這麼大了,可是到了上學的年齡。”轉身衝父親說,“孩子小,不懂事,做大人的可是不能耽誤了孩子。俗話說,莊稼一茬,人生一輩子。人活著,耗不起啊,你說是不是?”

父親不再言語,使勁地點著頭。

女人看到父親麵有愧色,不忍繼續責備父親,便說:“這樣吧,我現在正在教一年級,如果你們願意,等孩子病好後,直接找我。回去後,我把孩子的書本準備好,你們準時來拿。就這麼說定了。”說完,極其愛撫地撫摸著我的頭,喃喃著:“這麼好的孩子,不上學多可惜了得。看這機靈勁,一定是塊學習的料,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父親應承著:“記住了,記住了。”

取完藥,父親再次和女人打了招呼,然後背著我,回了家。

父親肯定把女人的話跟母親說了個遛透,母親喜色掛滿了雙頰。說起來奇怪,我隱隱約約感覺到,這一次我真的要上學了。

可能是女人的那句“這孩子將來有出息”刺激的話語和母親經常掛在嘴上的“有文化就有出息”的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效果,小小年紀的我,再也不甘遊走在上樹爬牆,走街串巷的遊戲中,似乎女人的話裏隱隱約約中暗藏著一根無形的咒語,把我少年不羈,漫無目標的鬆散之魂,緊緊地收攏在她的魔咒中。從此,我記住了或許不經意的一句話,改變了我一生的女人。

說來我的病也是出奇的,隻一天的工夫,我便活蹦亂跳起來。吃完晚飯,我便央求著母親,第二天便去上學。即使母親怎麼的不放手,我就是纏磨著母親。母親自然是心疼擔心我剛剛見好的身體,在我的軟磨硬使下,母親終於答應了我的要求,囑咐父親一定要看好我,不要發生什麼意外。半夜裏,我起來撒尿,我看見昏黃的燈光下,母親還在一針一針給我精心縫製明天上學使用的書包。母親的身影被燈光映照在泥牆上,高大、魁梧,遮住了整麵牆。整麵牆全是母親時而低頭,時而抬頭,宛若皮影中的人,一刻不停的忙碌身影。那一刻我感到,為什麼大人為了孩子,從來不說什麼。我認為,孩子無論需要什麼,大人無所不能。

為了我能夠幹幹淨淨,體體麵麵地上學。第二天,母親更是把平時舍不得吃的積攢的雞蛋到鋪子裏換了幾尺藍布料,之後便是日夜不停,一針一線地抓緊給我趕製上學穿的學生服。

我看見母親手中的小小銀針如一隻魔針,上下翻飛,不停地蠕動。母親頭不抬,眼不睜,緊緊盯著手中的活兒,沒有一絲一毫的倦意,一邊縫製,一邊喃喃著,“我兒上學了,將來一定有出息,給娘爭光!給娘爭氣!給娘爭臉!”

之後,母親又囑托父親為我買了鉛筆,寫字本,橡皮,削筆刀。然後,母親把這些東西裝在書包裏,把書包斜挎在我的身上,圍著我看了半天,臉上溢滿了高興的淚水。

那一刻,我幼小的心裏,隱隱體會到母親的淚水中包含著滿是希冀的目光和寄托。

上學的那一天,母親為我特意煮了一個雞蛋,說是娃娃從此長大了,有出息了。吃了飯,父親帶著我,來到學校,找到那位和藹的婦女教師。我領了嶄新漂亮的語文,算數,走進教室,坐在第二排中間,正式開始了我人生知識海洋的學涯之旅。

後來,年紀稍長,漸漸懂得,那個婦女教師算是我的啟蒙老師。

坐在教室中,聆聽著老師關於漢字的橫撇豎捺,按照先橫後豎的順序,正確書寫漢字。我是一個靦腆內向的人,坐在教室中,一動不動,兩隻眼睛目視前方,不錯眼珠地盯著老師在黑板上,用粉筆不厭其煩地,反複地教導著我們這些對於中華文化一無所知的白丁人。我們像是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那些方方正正,曲留拐彎,千奇百怪,大大小小,不知是些念什麼,叫什麼的字,隨著老師拿粉筆的手,左一下,右一下,但見筆下如蠶吐絲一般,一個一個整整齊齊的不知什麼名的字,紛紛趴附在黑板上。似乎在昭示著我們趕緊與它們交朋友。然後老師再逐個逐個地反反複複地念給我們聽。一遍,兩遍,三遍……直至我們大聲誦讀,撚熟於心,老師才會露出滿意的笑容。

老師給我們上課,經常麵帶微笑,仿佛她的笑容裏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永遠也講不完。我們都被神奇的中國文化深深地吸引,懂得了知識不僅僅能夠改變一個人認知世界的本事,還能夠運用知識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改造整個世界。

特別是在課堂上,老師提問題,要求同學們回答時,我總是高高的舉起手,搶著回答。每次回答後,老師總會誇讚我。我心裏也總是樂滋滋的。

上學一個月後,再和同齡的,甚至比我大的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總感覺自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見識比他們多,所說的話比他們有水平,信心滿懷,底氣十足。我的內心充滿著驕傲和自豪。

藍天白雲下,我開始變得不再忸怩嬌羞,瞬間激發了兒童的率真和天性。我們打鬧著,嬉戲著,追逐著,躺在鬆軟舒適的綠色草坪裏,口含綠綠的草梗,幻想著徜徉在滿是繁星點綴的星空中,像一隻無拘無束,快樂的小鳥,盡情翱翔於浩瀚無邊的宇宙中。幸福的一刻也不願意睜開眼睛,唯恐打破著美妙的仙境。

上學使得我徹徹底底打開了眼界,開始成長,開始展開理想的翅膀,去追逐母親為我描繪的,自己心中幻存的那個夢想。

遺憾的是領我走進神聖殿堂,步入知識海洋,開啟我人生夢想鑰匙的啟蒙老師,在一個月後,因為家庭糾紛問題而離開了我們。而這一別竟再也沒有謀麵。

不知道是心無旁騖,心無雜念,亦或是對上學徹徹底底發生了興趣,反正我開始一心一意按時上學下學。每當上課鈴聲響起,大家轟轟鬧鬧走進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老師上課。上課時,我儼然是一尊雕像,一動不動,目不斜視,也不左顧右盼,交頭接耳,更不搞小動作,全神貫注聽老師講課,生怕一不留神,沒有聽清老師講的內容。我是一個極其內向的孩子,如果沒有聽清老師講的內容,是不會,也不好意思請問老師的。所以,一切隻能靠自己平時的用心聽講。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張白紙,靠著老師辛勤的勞動,把我們一個個澆灌成肥碩的果實,成為對社會、家庭有用的人。老師從開始的“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語錄”、“社會主義好”、“工人”、“農民”、“解放軍”……到“a、o、e、i、u……”漢語拚音,再到漢字的橫、撇、豎、勾、捺,漢字組成的書寫順序,我們都聽的入了迷。多年後,有的同事,甚至小我十幾歲的,問我為什麼對漢字書寫的順序,掌握如此的嫻熟、準確。我會燦燦一笑,說,就是沾了小時候專心致誌聽老師講課,用心記,別無他法。

在老師的努力下,同學們漸漸進入了學習狀態。因為老師不單單講課,還常常講一些古代的曆史故事。我們都被故事中的主人公著迷,往往老師講完一個,同學們還沒玩沒了要求再講一個。這時,老師會說,你們好好學習,將來你們長大了,也會像老師一樣看很多很多的書,知道很多很多的故事,也會把學到的知識講給別人聽的。

有時,自習課,老師會拿一本小人書,講給我們聽。老師能把小人書上的人物講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身邊。老師會啟發我們,說有了知識,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情啊,不但可以知道很多的事情,還可以讓大家一起分享快樂。

此後,同學們學習熱情高漲,比著勁的努力學習,爭做一名將來有知識的人。

我入校後,最先學習的三個字:毛主席。

老師講,毛主席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全國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給我們帶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毛主席在全國人民的心中的形象是至高無上的,神聖的,不可侵犯的,誰要是膽敢說毛主席一句壞話,要我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全國人民是不會答應的。

聽了老師的話,就是我這樣有些膽小的人,也是熱血沸騰,洶湧澎湃,心說,隻要是我看見了說毛主席壞話的人,一定會站出來,勇敢的與他們鬥爭到底。

老師說,心中有了毛主席,一切困難都能解決,這是對毛主席的愛戴。

一天,老師手拿新發的語文課本,在課堂上對我們說,“同學們,請打開書,看第一課。跟著我大聲念,韶——山。”

同學們立即跟著大聲念道:“韶——山。”

課本上配有插圖,圖雖小,卻是很美。

老師:“同學們,知道韶山是什麼地方嗎?”

“不知道。”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著。

“記住,一定要記住,韶山就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鄉,毛主席出生在這裏。同學們注意看,毛主席的故鄉多美啊!”老師認真講解著。

教室裏一下子騷動起來,不在安生,大家紛紛地嚷嚷著,踴躍發言。

一個喊道:“啊,我知道了,毛主席的家鄉是韶山。”

一個隨即又喊:“毛主席的家鄉有很多很多的大山。”

“有很多的樹”

“有水”

“有雲彩”

…………

老師顯得很興奮,任由同學們議論著。

老師說:“同學們,一定要認真讀、認真寫,把這兩個字牢牢記在心裏。特別是‘韶’字比較難寫,要多讀,多寫。大家聽明白了嗎?”

“聽—明—白—啦!”齊齊的聲音回答。

這是一堂最生動,而又無拘無束,印象極深,難以忘懷的一節課,生動活潑,情趣盎然。時至今日,仍曆曆在目。同學們似乎一下子懂得了許多,明白了許多,擁有了知識就能夠知道毛主席的故鄉是哪裏的秘密。因為隻有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才可以知道的秘密。

這個老師在我們村的輩分很大,雖然年輕,對於我而言,得叫老奶奶。那時不知道輩分,隻是感覺她講的課很生動,很吸引人,能夠和同學們打成一片。

她講課時,教室裏很安靜,除了她講課的聲音,就是頭頂上飛進飛出的燕子。等到發言時,氣氛又很熱烈。她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是一位可親可敬,又可信賴的好老師。她講課的方式是柔和的,帶著情感的,不緊不慢,娓娓道來,沒有架子卻很威嚴。沒有偏見,對每一個同學一視同仁,深得同學們的歡迎。

自從我成為班幹部,又得了獎狀,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誇讚,心裏不由自主漸漸滋生了虛榮,似乎有了炫耀的一點點本錢。每當在老師講完課,提問問題時,同學們把左手舉得高高的,而我最希望老師點我的名字,由我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開始時,老師常常點我的名字,由我回答問題。但過了一段時間,不再點我的名字。我就想,姐姐講課時,幾乎都是我回答問題,可是這位老師不同於姐姐,好像同學們的成績都在進步,而我一如原來的我。老師雖然重視我,我明顯的感覺到,每次舉手後,回答問題少了。有時,一堂課下來,一個問題也輪不上我回答。我開始有些慪氣,又有些不甘,但這都無濟於事。老師似乎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是一個總喜歡讓別人表揚的孩子,老師的表揚少了,心裏開始漸漸降溫,還有些心灰意冷,對老師的問題也開始不冷不熱。到後來,當老師再提問問題時,幹脆連手都不再舉了。說來也怪,我不舉手之後,老師講完課,讓同學們舉手回答問題,班裏舉手的人很少。過了一段時間,竟沒有一人舉手。此時,我倒有些幸災樂禍,暗自竊喜,心說,哼,看看,我不舉手回答問題,大家也都不再舉手。

多年後,大家說起來,方才明白,其實舉手的一部分人裏邊,有的根本就是不會,跟著起哄,所謂濫竽充數,似乎不舉手顯得自己比別人矮一截。一般情況下,回答問題輪不上他們,所以,舉舉手,也無所謂,顯得跟其他人沒有區別。另外一個原因,課程的難度大了,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沒有聽懂,沒有舉手,屬於正常現象。可我偏偏聽懂了,心生一個齷齪的想法:不讓我回答,好吧,我幹脆就永遠不舉手,也不回答問題。再一個原因,確實跟我有關,同學們私下說,人家呂子風都不會,我們別跟著瞎起哄了。所以,課堂上舉手的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