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社交禮儀的基本職能
(一)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一職能,其中包括塑造個人形象和組織形象兩個方麵。
(二)溝通信息
溝通信息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二職能。它包括三種類型:一是言語禮儀;二是飾物禮儀;三是行為表情禮儀。其中,一個信息的傳遞=7%詞語+38%語音+55%表情。
(三)聯絡感情
聯絡感情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三職能,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誠。以真誠的心換取他人之心;以真誠的行為款待他人;以真誠的語言取悅他人。在社交場合,尤其需要付出一顆真誠的心,方能收獲溫暖。
(四)增進友誼
增進友誼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四職能。
第2節 社交禮儀的類型
(一)按涉及範圍分
社交禮儀分為國內禮儀和涉外禮儀兩大種,著重於禮儀服務的對象的內外區別。前者指本國範圍內通行的一些禮儀規範;後者指參與外事活動應遵循的禮儀規範。
(二)按主體應酬的工作對象分
社交禮儀可分為內務禮儀、公務禮儀、商務禮儀、個人社交禮儀。
1.內務禮儀。在家庭中,親朋好友之間應酬交往時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包括家人間的問候、祝賀、慶賀、贈禮、宴請等。
2.公務禮儀。在公務活動中,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包括公務行文的禮儀、公務迎來送往的禮儀、公務會談的禮儀、公務宴請招待的禮儀等。
3.商務禮儀。在商務部門工作應酬中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如商務接待、商務談判、商務慶典等禮儀。
4.個人社交禮儀。個人參加社交活動時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包括一些基本的禮節,如握手、介紹、交談、饋贈等。
第3節 社交禮儀的表現形式
(一)語言類
語言類禮儀可分為語音類、口頭類和書麵類三種禮儀形式。
1.語音類。是通過不同的語音來表示禮儀的意思,即通過聲音的高低、音色、語速、聲調等來暗示不同的意義。首先聲音表達要讓人感到真切、樸實、自然;其次音量要控製得當,需輕柔時勿高昂,需低沉時勿喧嘩;最後音調要注意抑揚頓挫、和諧有致。
2.口頭類。是通過口頭語言的方式表達的各種禮儀,即以談話的方式表示禮節。表達要注意時間原則、地點原則和對象原則。
3.書麵類。是通過書麵語的方式表達的禮儀,用於非麵對麵人際交往時所運用的。通過感謝信、賀電、函電、唁電、請柬、祝辭等書信形式來傳情達意,有兩大特點:一是禮節性;二是規範性。
(二)身體語言類
身體語言分為表情語言和動作語言。
表情語言類。是通過人的臉部各種各樣的表情來傳遞禮儀。人的臉部是人世間最豐富多彩的一道風景線,包括眼、眉、嘴、鼻、顏麵肌肉的各種變化以及整個頭部的姿勢等。例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語言中語彙最豐富的,“眼語”像靈魂的一麵鏡子,通過眼睛可以觀察到對方是否喜歡你、支持你。比如,深沉的注視表示崇敬,橫眉冷眼指仇敵,眉來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
動作語言類。是通過人的各種身體的動作傳達禮儀。人的身體動作非常多,有手語、肩語、腿語、腰語、足語等。其中手語是語義中最豐富的動作語言。例如,豎起拇指向上表示讚揚、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視;向上同時伸出中指和食指組成英文字母“V”,表示勝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其他三指向上伸出表示“OK”、“好”的意思。
(三)飾物語言類
通過服飾、物品等語言符號表達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義的禮儀行為。一種是由服裝、飾物、化妝美容等代表的禮儀,一種是通過各種物品代表的禮儀。
飾物類語言有其特殊的意義。首先,服飾和物品昭示著社會風尚;其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情感的象征;再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美的演繹。
(四)酒宴類
通過設宴吃飯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歡迎的一種禮節。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親朋好友已成為慣例。一則,通過美味佳肴表達對朋友親人的深情厚意;二則,通過宴席上種種禮儀行為表示對客人的尊敬禮貌,以求此後發展互相友好的關係。
第4節 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
禮儀名目眾多,細則紛繁,講究商務禮儀尤其還應掌握必要的世界各國的禮儀習俗,更是使其呈現出五彩繽紛的特點。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掌握?在從事各種商業活動、具體遵行商務禮儀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其中包括言行文雅,態度恭敬,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表裏一致。
(一)“尊敬”原則
有人曾把商務禮儀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充分地考慮別人的興趣和感情”。尊敬是禮儀的情感基礎。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是平等的,尊重長輩,關心客戶,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為,反而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禮儀,說明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敬人者恒敬之,愛人者恒愛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禮”的良性循環就是借助這樣的機製而得以生生不已。當然,禮待他人也是一種自重,不應以偽善取悅於人,更不可以富貴驕人。尊敬人還要做到入鄉隨俗,尊重他人的喜好與禁忌。總之,對人尊敬和友善,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項重要原則。
(二)“真誠”原則
商務人員的禮儀主要是為了樹立良好的個人和組織形象。因此禮儀對於商務活動的目的來說,不僅僅在於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義。同時商務活動並非從事短期行為,而是越來越注重其長遠效益,隻有恪守真誠原則,著眼於將來,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獲得最終的利益。也就是說,商務人員要愛惜其形象與聲譽,應不僅僅追求禮儀外在形式的完美,更應將其視為情感的真誠流露與表現。
(三)“謙和”原則
“謙”就是謙虛,“和”就是和善、隨和。謙和既是一種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條件。《荀子·勸學》中曾說到:“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即是說隻有舉止、言談、態度都是謙恭有禮時,才能從別人那裏得到教誨。
謙和,在社交場上表現為平易近人、熱情大方、善於與人相處、樂於聽取他人的意見,顯示出虛懷若穀的胸襟,因而對周圍的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有著較強的調整人際關係的能力。
當然,我們此處強調的謙和並不是指過分的謙虛、無原則的妥協和退讓,更不是妄自菲薄。應當認識到過分的謙虛其實是社交的障礙,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的商務交往中,不自信的表現會讓對方懷疑你的能力。
(四)“寬容”原則
寬即寬待,容即相容。寬容,就是心胸坦蕩、豁達大度,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諒解他人的過失,不計較個人得失,有很強的容納意識和自控能力。中國傳統文化曆來重視並提倡寬容的道德原則,並把寬以待人視為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美德。從事商務活動,也要求寬以待人,在人際紛爭問題上保持豁達大度的品格或態度。在商務活動中,出於各自的立場和利益,難免出現衝突和誤解。遵循寬容原則,凡事想開一點,眼光看遠一點,善解人意、體諒他人,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好各種關係與紛爭,爭取到更長遠的利益。
(五)“適度”原則
人際交往中要注意各種不同情況下的社交距離,也就是要善於把握住溝通時的感情尺度。古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此話不無道理。在人際交往中,溝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但如果不善於把握溝通時的感情尺度,即人際交往缺乏適度的距離,結果會適得其反。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所謂適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適度、談吐適度、舉止適度。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尊重,達到溝通的目的。
總之,掌握並遵行禮儀原則,做待人誠懇、彬彬有禮之人,在人際交往和商務活動中,就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第5節 接待客人的禮節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待客之道。接待客人也是一門藝術。它要求講究禮節,考慮周全,麵麵俱到。
如果客人是約好要來的,主人應事先有所準備,包括打掃室內衛生,準備好煙酒茶飯,並注意換上正裝,修飾儀表。女主人更應精心打扮,家人也要給予合作。主人要提前與家人商議,如不要讓年幼的孩子去糾纏客人,成年的家人之間,言行要檢點,也不要當著客人的麵拌嘴,以免產生誤解。
對待客人不宜過於客套,否則客人會覺得不舒服,貫穿於待客的整個過程之中的是尊敬與體貼。遠道而來的客人,夫婦應共同前去迎接,並將家人一一給予介紹。
如果客人是不期而至,無論多忙,也要表示熱情歡迎和接待,微笑著握手問候。若家人尚需整理室內衛生,應請客人在門外小候,但不要冷落了客人。
若客人沒打招呼直接進入室內,應立即起立表示歡迎,示意客人就座,不要先責怪對方無禮。
與客人談話態度要誠懇,不要顯出厭倦或不耐煩的樣子,不要讓客人感到尷尬,覺得自己不受歡迎。如果客人到達時還有其他客人,且雙方互不相識,主人要主動代為介紹。
如果家中的客人不是自己的客人,有禮貌地見過麵、打招呼或是問好之後,即可告退,沒有必要陪同始終。
客人在座談話時不要頻頻看表,更不要有暗示或催促客人離開的動作,如果有急事可道歉後先行告退,讓家人照顧客人。
當客人告辭時,應一一與之握手告別,將客人送至門外,並道“歡迎再來”。對第一次來的客人,還要主動介紹或安排對方回去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線。
第6節 拜訪朋友與做客的禮節
在拜訪朋友的時候,時間和地點上要客隨主便。有的人不喜歡在辦公期間接待私人朋友,有的人不願在家待客。
拜訪朋友應事先約定,並準時到達。在淩晨、深夜等朋友休息的時候,或者用餐時間,不宜做突然拜訪;不要隨便去人家裏看看,以免打亂人家的安排,而且這也是很不禮貌的。
做客之前要穿戴整齊,個人形象要整潔大方。在到達主人家後,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方可進入,絕對禁止直接推門而入。這樣的舉動太過魯莽,可以在進門之前敲門或按門鈴,但是敲門的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像砸門一樣。按門鈴不要過於頻繁,也不要時間太長。主人開門之後,要確認主人是否同意自己入室拜訪,如果未邀入室,不要主動地擅自進入室內;主人如果沒請客人就座,則表明不打算留客,客人應該及時地領會,退到門外,長話短說,進行簡短交談後離去。
在普通朋友家,客人不要亂動主人的私人物品和擺設,也不能很隨便地亂脫、亂扔衣服,像在自己家裏一樣,不要以自己的好惡和眼光評論主人家中的裝飾和陳設。
在拜訪時可以帶給主人一些小禮物,也可以給主人家裏的老人或孩子買一點小禮物,不宜過於貴重,隻是表示心意。交出禮物態度要大大方方。在主人的家人麵前送禮物,不要私下偷送給某一位,特別是當客人是男士時,更要在主人夫婦的麵前遞上禮物,不能隻將禮物塞給女主人,這樣是很不禮貌的事。
不要帶很小的孩子去做客,這樣很不方便,容易弄髒和弄亂主人的家。做客時要大大方方,誠懇自然,要講究衛生,不要把別人的屋裏弄得煙霧騰騰,也不要在主人臥室裏亂躺。
不要影響主人的休息,所以若無要事不要逗留太久,不要在主人家裏過夜,辭行時要感謝主人的接待。
去拜訪異性朋友要在白天,並且有人同往,已婚者可攜伴侶同去,以免別人的誤會。
使用朋友家的衛生間,也是對你的文明程度的考驗。請在要用衛生間時對主人說:“請問,衛生間在哪兒?”根據主人的指引和某些事宜的交代之後再使用,千萬不要隨便使用主人的衛生間。記得衝水、擦坐墊,洗手時勿讓水濺出盆外。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最好不在朋友的衛生間大便。這也是禮儀之一。
若主人想留你吃飯,應考慮是否有必要,不可以就婉言謝絕。當和主人一起進餐時,應注意不要拘束,也不應狼吞虎咽,旁若無人。若主人送出大門要及時請他們留步。切忌在門口廢話太多,拉拉扯扯,使主人在門外站立過久。告別主人時,應對主人的款待表示感謝,如有長輩在家,應向長輩告別。
第7節 慶祝誕辰應注意的禮儀
誕辰通俗地講就是生日,是一個人在人生道路上所經曆的時間曆程的記錄過程。一般來說,在民間,老人的壽辰和小孩子過滿月比較隆重,成人則形式比較簡樸。
(一)老人的壽辰
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民間習俗相當豐富。針對我國的傳統來說,一般以60歲為起點,逢五、逢十就要為老人“做壽”祝賀,慶祝壽辰,希望老人能夠長壽。部分比較講究的壽辰,預先可以發請帖;較一般的,則隻需做口頭邀請即可。應邀參加壽辰的親友,赴約一般都應準備一份壽禮,壽糕、壽桃、壽麵、壽聯等,並帶上自己真誠的祝福。壽聯的作用和內容是為祝願當事人長壽,像“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比較通俗的習語也能表達自己的祝福。而現在一般是在壽辰的當天親朋好友聚會一堂,送上若幹壽禮表示致賀即可,對壽禮的要求也並不嚴格,主人家也隻需招待一餐宴席,主客都感到盡興就可以了。
(二)成年人的誕辰
成年人的誕辰一般比較簡樸,並不隆重。一般準備一些比較豐盛的飯菜,家人簡單聚會,吃壽麵、吃蛋糕一起慶祝即可,多數不會邀請親友參加,如有在異地的家人還可寄生日賀卡表達祝福。
(三)慶祝嬰兒的誕生
新生命的誕生預示著希望,親朋好友都會前來祝賀。嬰兒在“滿月”時按傳統,家庭可做一些紅雞蛋,也可以用麵條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鄰裏。親友來看望嬰兒時,可贈送嬰兒衣服、玩具等禮物,也可根據嬰兒的生育,選購相應的生育紀念章等工藝品。一般來說,小孩“周歲”時,家人除了吃麵條、蛋糕外,按傳統習慣,會在孩子麵前擺上好些物品,像書、鉗子、眼鏡等,看孩子先取何物,俗稱“抓周”,用以推測小孩將來的發展前途和工作性質。但這種做法隻是為了增添一些生活情趣,並無科學依據。
第8節 送花的講究
鮮花在古今中外都受到人們的歌頌和喜愛。在西方國家,送鮮花極為尊重的表示。用鮮花作為禮物相送,在人際交往中是普遍適用的。
(一)贈送鮮花的方式
贈送鮮花一般可采取如下幾種方式。
1.襟花。它通常是男士送給女子的小禮物或者是男士服飾上的裝飾物,特別是在某些喜慶場合,男士在上衣的左胸之前常別一朵鮮花。襟花應與所穿衣服顏色協調為佳。
2.花籃。有大花籃和小花籃之分。大的花籃適合大的場合和慶典,小的花籃適合人際交往。它由色彩鮮豔的花朵組成,適用於慶祝開業、開幕、演出成功以及壽辰。
3.花束。花束可選擇寓意不同的花卉組合而成,外加包裝紙和紅絲帶。花束一般用於探訪親友、祝賀新婚或看望病人。
4.盆花。品種名貴的盆植花卉是人人喜愛的禮物,可以祝賀朋友遷居或送給長輩。
(二)花語的寓意
花是友好和和平的象征。自古以來就有借物抒懷、借景生情的說法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春天盛開的蘭花象征著高風亮潔,高貴而典雅,對於夏天的荷花則自古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說法,秋天的菊花堅貞不屈,而冬天的梅花卻有著一副傲骨,處處洋溢著無私。
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祝福,在傳遞祝福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明白不同的場合適合送什麼樣的花。
祝賀新婚,可用表示結婚的常青藤,表示結合的麥槁和表示羈絆的五爪龍組成花籃相送。它的寓意是:同心結愛情,夫妻共一生。
勉勵朋友,可用表示勤勉的紅丁香、表示謹慎的鳥不宿和表示戰勝困難的菟絲子組成的花束相贈。其含義是:我為君祝福,願君勿忘我。
看望病人,則可以選用表示安慰的紅罌粟和表示幸福的野百合組成的花束相贈。它會勸慰病人:君可寬心,你會好起來。
要想向自己所鍾情的異性表達愛意,一束精心挑選的紅薔薇,不需過多華麗的辭藻,自己的愛慕之情就已由鮮花代你向對方表白得淋漓盡致了。
以下鮮花表示的花語應了解。
(三)商務送花指南
朋友或同事晉升時,一定會有許多祝福的花籃送到他的辦公室。這時候你再送花,反而被湮沒在花海中。如果送他小小的、精致的花卉提籃,可以放在對方的辦公桌上,能比較吸引他的注意。還可選擇顏色亮麗或富含花語的花木,如開運竹、發財樹、巴西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