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兩個被忘卻的教訓(1 / 2)

劉備對東吳發起猛烈進攻,一開始是勢如破竹,節節勝利。這個時候,東吳內部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般而言,但一個組織遭受外部巨大壓力時,往往會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放下分歧,團結一心,共禦外侮。另一種則是分崩離析,各自劃算。

不幸的是,東吳出現的是第二種。這對劉備來說,當然是好消息,但凡事都有兩麵性,這也更進一步,將劉備推向了過度自信。

東吳內部的這一變化是因為孫權采取和柔策略所致。孫權先是派諸葛瑾向劉備求和,後又派趙谘向曹丕輸誠。這種自低身段的策略,在尚未取得以柔克剛的成果時,肯定會遭到組織內部的誤解。很多人因此對孫權信心不足,尤其是那些利益關係最容易受到衝擊的人。

信心不足,自然會產生信念動搖。當初被東吳勸降的蜀將糜芳、傅士仁就是最早動搖的人。他們見劉備勢不可擋,東吳早晚要被攻滅,立即就起了投降回歸之念。

糜芳知道,劉備一向極重情誼,這一次為關羽興兵更是最好的例證。而他本人,是劉備的糜夫人之兄。仗著這一層關係,糜芳認為劉備還是有可能赦免自己的。於是,糜芳與傅士仁商議殺掉當年親手擒獲關羽的馬忠,以此作為贖罪之功。

糜芳傅士仁帶著馬忠的首級,回歸蜀營,向劉備訴說自己受了呂蒙詭計欺詐,不得已而降的苦衷。但是,劉備卻根本不為所動,認為糜芳傅士仁隻是迫於自己的兵威而降的,毫不容情地將二人千刀萬剮,祭奠關羽英靈。

劉備的做法進一步加大了東吳的恐慌。這已經不是一個可以用常理來匡算的人,油鹽不進,瘋狂已極。世上沒有一個人,不怕瘋子的。而劉備已經是一個十足的瘋子了。

孫權內心千般懊悔,萬般沮喪,隻歎自己命苦,怎麼會惹上這麼一個瘟神。孫權急忙召集謀士商議。

步騭給孫權出了一個主意,說:“劉備所痛恨的,是呂蒙、潘璋、馬忠、糜芳、傅士仁這幾個人。因為關羽就死在他們這幾個人手上。現在,這幾個人都已經死了。我們手上現在還有殺害張飛的範疆、張達,不如擒了這兩個人,再送上張飛的首級給劉備。這樣劉備的憤怒也就消解了。我們再把夫人送回,交付荊州,兩家聯合,共圖曹魏。”

步騭真是被劉備嚇破膽了,也是嚇昏頭了,竟會出這樣的餿主意。實際上,這幾項條件當初諸葛瑾在開戰之前就對劉備說過了。現在,劉備刀已出鞘,箭已離弦,怎麼還會滿足於相同的條件呢?而一再的妥協,隻會激發對方更大的索取。

但孫權早已彷徨無策,隻能按照步騭所言,派大夫程秉為使者,用沉香木匣裝著張飛的首級,押送範疆張達,去見劉備。

劉備照單全收,參照糜芳傅士仁的“待遇”,將範疆張達千刀萬剮,祭奠張飛。但是,對於東吳提出的送還夫人、交付荊州,兩家講和的請求卻置之不理。

但實際上,如果劉備真的能夠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已經是東吳所能開出來的最好條件了。接受東吳的條件,其實最符合蜀漢的全局利益。蜀漢不但重新擁有了荊州,而且從此還將擁有淩駕於東吳之上的氣勢。這樣,在今後的吳蜀聯盟中,蜀漢的話語權將會前所未有地強大,從而在共圖曹魏的過程中占據引領性優勢。一旦擊破曹魏,蜀漢再騰出手來對付東吳,也將擁有慣性優勢。那麼,劉備就很有可能成功實現複興漢室的宏偉藍圖而名垂青史。

隨軍謀士馬良看到了這些好處,勸諫劉備說:“現在仇人都已殺了,關張的仇也就報了。陛下應該接受東吳的求和,兩家永結親情之好,共同對付魏國。這才是上策。”

但是,劉備已經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又被東吳的軟弱撐大了胃口,根本不想就此罷兵。劉備說:“朕的仇人不是別人,而是孫權!我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如果今天與東吳講和,就是辜負了桃園的盟誓。朕一定要先滅吳,再滅國,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