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打聽清楚後,說:“我正是劉玄德。你可以帶著我去看望你的師父。”
牧童帶著劉備行了兩裏多路,來到一個莊前。隻聽琴聲繚繞,司馬先生正在裏麵彈琴。小童正要進去通報,劉備輕聲叫住了他,駐足聽琴。琴聲忽地停了,莊內一人大笑而出,說:“琴韻本清幽,忽起殺伐聲,必是有英雄窺聽!”
玄德又是一驚!隻見來人鬆形鶴骨,器宇不凡,頭發灰白,看上去卻是一派童顏。這人正是水鏡先生。他與劉備素不相識,卻一開口就將劉備定位為“英雄”,這讓劉備極為受用。而他外形打扮上的仙風道骨,是一個如假包換的世外高人,頓時又讓劉備肅然起敬。
劉備還沒來得及開口,水鏡先生又說:“此公今日是幸免大難啊。”劉備再度大驚。其實這一點都不難推斷。
這水鏡先生,是荊州名士,看似隱居,卻沒有不問世事。他對荊州高層動態了如指掌。他早知道今日是慶豐大會,劉備是代劉表主持宴會的。而且,荊州的接班人之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蔡氏一黨對劉琦的排擠,對劉備的敵視,他均了然於胸。換句話說,劉備對水鏡先生一無所知,但水鏡先生卻把劉備摸了個底透。
水鏡先生有了這些基本背景,再看看劉備衣衫盡濕的狼狽模樣,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劉備不知內情,從小牧童猜中他的名字開始,連吃數驚,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沒有任何秘密的透明人一樣,不由將這水鏡先生敬為天人。
水鏡先生吩咐小童取來幹淨衣衫,先讓劉備暫時換上,然後兩人開始暢談。
劉備對水鏡先生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當下毫不隱瞞,將剛剛發生的蔡瑁追殺、檀溪脫難之事一一說出。
水鏡先生說:“我從您的氣色神情,就已經知道了。您現居何職?”司馬徽其實是知道劉備近況的,他這麼問,其實是要為下一步的話題引一個話頭。
劉備回答說:“我現在是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劉備所說的是一串虛銜,沒有一個是實的。他之所以這麼說,無非也是要在這世外高人麵前掙一點麵子。這和當初劉備張飛初識時張飛的炫富並無二致,都是自我提升策略使然。
劉備的回答,正中水鏡先生下懷。他微微一笑,說:“我聽說將軍的大名已經很久了,為什麼現在還在區區奔走呢?”
劉備的臉“唰”地紅了!真是想露多大臉,就獻多大眼。司馬徽的這句話是很厲害的。一個頭銜如此顯赫的名人英雄,為什麼現在還沒能建功立業,還要寄人籬下,任人撥弄呢?
劉備攝定心神,微歎口氣說:“這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蹇的緣故啊。”劉備這是為保住自己的麵子而采取的一種情境性歸因,即將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天時、命運、環境、他人等自己所不能控製的因素。
但是,水鏡先生卻毫不客氣地否定了劉備的心理防禦,說:“不是這樣的。將軍您之所以沒能大展宏圖,是因為您身邊缺少得力之人!”
劉備一聽,心想這世外高人可能不太了解自己的情況,回答說:“我雖然不才,但手下文有孫乾、糜竺、簡雍,武有關張趙雲,都是得力之人!”
司馬徽搖了搖頭,說:“關張趙雲,確是萬人之敵,但不是權變之才。孫乾糜竺簡雍,不過是尋章摘句的白麵書生,不是經綸濟世之士,怎麼能輔佐您成就霸業呢?”
劉備問:“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經綸濟世之士呢?”
司馬徽說:“就像漢高祖的張良、蕭何、韓信,漢光武帝的鄧禹、吳漢、馮異這樣的人,才是能幫助成就王霸之業的俊傑。”
劉備聽了,默然半響。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正是他的人生偶像。劉備早就想像這兩位先祖一樣,成就偉業。但是,又要到哪裏去尋找張良、蕭何、韓信、鄧禹、吳漢、馮異這樣的俊傑呢?
劉備歎氣道:“隻怕現今世上沒有這等人物啊!”
水鏡先生微微一笑,說:“將軍您難道沒聽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你怎麼說現在沒有俊傑呢?”
心理感悟:一個人的價值往往體現在人家肯不肯花時間來了解你。
情境性歸因將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天時、命運、環境、他人等自己所不能控製的因素,以維護自尊,達致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