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特的吸引(1 / 2)

獨特的吸引

新媒體

作者:楊麗娜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新浪微博開設於2011年7月23日,為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官方認證微博。本文選取其2011年8月12日到2012年6月21日的全部微博進行分類,統計時對同一天內同一主題微博進行合並。

內容分析

微博主要內容分為官員活動,熱點話題,曆史文化,政治、法律與軍事,紀念日與節日,環保及生物多樣性,英語學習,其他共8類。內容最多的前三位是官員活動、英語學習,環保及生物多樣性。

如何獲取“吸引”?

1.以“賣萌”為特色的傳播方式。

分析內容的過程中,發現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微博傳播的一個特點即“賣萌”。

該微博自稱“話癆”,而網友稱他為萌帝,萌萌,大萌等。

“萌”本意是草木初生之芽,後來日本禦宅族和其他動漫喜好者用這個詞形容極端喜好的事物,之後延伸為“可愛”的代名詞。

2011年7月23日香港駐港總領事館開設微博,一開始內容為中規中矩的新聞,內容是希拉裏·克林頓在亞太地區的活動和發言,以及少量其他消息。8月8日“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獲得新浪加V認證,美駐港總領事館專門發微博公布這一喜訊:

美駐港總領事館:祝賀我們,加了個V! 那你們都知道我們是真的!

“賣萌”在“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微博傳播過程中表現為兩個方麵:

首先是內容上,在發布內容和對話中刻意使用本土化且比較隨意的口語,這與領事館官方身份形成巨大發差。中國成語、俗語、口頭語在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微博上很常見,如“行行出狀元”,“天地良心”,“沒地說理”,“羨慕嫉妒恨”,“罪過啊”,“得了”,“您啊”,“哪壺不開提哪壺”……相較其他官方微博偶然使用的淘寶體“親們”,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可謂將網民語言進行到底。

其次是形式上,在對話和發布內容中大量使用符號和語氣詞。語氣詞的使用一般有“啦”,“了”,“啊”,“哼”等。從語言功能的角度來說,句末使用語氣詞有拉近距離,凸現情感的作用。

符號的運用也是“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特點之一,除了飛機、熊貓、柳葉、月亮代表實物的符號外,“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還經常使用表示情感的表情符號,如哭泣,大笑,偷笑,鄙視等態度類情感符號,加強情感和視覺表達。

有研究表明,可視化的表情符號可以重複、加強和補充語言要表達的內容和態度,表情符號富於形象感和趣味,有利於構建和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增強交際效果的修辭功能。

2.與有影響力的“核心節點”開展互動。

“賣萌”一開始並沒有為該微博帶來多少關注,美國駐華使團在新浪開設多個微博,除了核心微博——美國駐華大使館外,還有駐上海、廣州、成都等地的領事館微博及諸如簽證處之類的部門微博,目標都是讓中國公眾了解美國的政治、文化、曆史以及核心價值觀,同時獲得有關中美關係和當前事務的資訊。“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淹沒在眾多同類微博中並未獲得太多關注。

獲得較多轉發的一條微博是開博五個多月後的一則交流英語學習的微博。網友紛紛在評論中發布自己的翻譯,“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第二天專門發文感謝網友提供的翻譯。從2012年5月開始“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開始每天發布有關英語學習的微博,並為這類微博的廣泛轉發找到了重要“節點”。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微博內容分布圖

在社交媒體的平台上,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傳播模式使得信息傳播過程中出現一個個以人或者圈子為橋梁的“節點”。拉紮斯菲爾德在兩級傳播模式中說,信息由“意見領袖”流向一般受眾。雖然社交媒體是人人可發聲的平台,但一些掌握資源的博主相較一般受眾,擁有更多話語權和傳播影響力。於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粉絲眾多,影響力較大的“核心節點”對信息的擴散有著關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