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乘風破浪(3 / 3)

丁慧麗說:“他不會知道。真的,他見你來了,和新華他們擠鋪去了。”

提及李新華,林木森想到蔡紅玉,心裏一緊,臉色更加嚴肅,說:

“這更不行!慧麗,我還是那句話。大軍是個好人,你們重歸於好,很不容易,你一定要珍惜!”

丁慧麗說:“我會對他好,可我放不下你。當初你答應和我‘走親’的!”

林木森堅決地說:“什麼‘走親’?丁慧麗,就算有這回事,這是巒山規矩,湖興沒有這套,你快回去,要不,我走!”

丁慧麗走到門口,回過頭,咬著嘴唇,幽怨無比地望了林木森一眼,怏怏離去。

林木森用被窩裏著睡下,心裏好後悔。有言道,“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林木森何不想摟著溫柔嬌胴共眠?隻是,他從陸阿福話中悟出了自己人生的新契機,“遇上激浪旋渦,會有北風相助而乘風破浪。”他渴求“乘風破浪。”他也從王富貴的眼中看到了譴責,今日一言出口,自然是與錢北斷了幹係,雖然抓住了舅舅的話柄,李金鳳勇斷柔情。南太湖是水鄉,流水清波女兒嬌羞。但事情平息下來,大家看到李金鳳孤獨無助,會憐惜她,會讚美她,還會議論林木森的無情無義。最關鍵的是,林木森因張大發那句,“丁慧麗,今天招呼小老大,可有拿出真本領來。”而警惕,他感到張大發是一語雙關,丁慧麗當時臉就紅了,他還聽見周圍有笑聲。

有言道,前世姻緣。何為緣?“緣”為梵語,亦作緣份,是中國文化和佛教的一個抽象概念,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連結,是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機會和可能。謂由於以往因緣致有當今的機遇。

有一則佛祖精華典故說:

佛家雲:世間萬物皆因緣而生,因緣聚則物在:因緣散則物滅。

有人不解,去問隱士。隱士說:緣是命,命是緣。這人聽了,更糊塗,去問高僧。高僧說:緣是前生的修煉。這人怎麼知道自己的前生如何,就問佛祖。佛祖指了指天邊的雲。這人望去,雲起雲落,隨風東西。頓悟:緣如風,風不定。雲聚是緣,雲散也是緣。雲起時洶湧澎湃,雲落時落寞舒緩。感情的事如雲聚雲散,緣分是可遇不可求的風。

千裏姻緣一線牽,婚姻的結合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一見鍾情也好,日久生情也罷,說是擦出愛情的火花,其實多為緣份。綠是因,份是果。緣有姻緣、孽緣、情緣、債緣、惡綠。排開林木森的思想變化,更甚者為其的道德品質之後,他與李金鳳、朱麗雯、沈梅英、丁慧麗及王琳這五位女子的緣份正是如此。其中,純樸善良的李金鳳還真就是債緣,李金鳳似乎是上輩子欠了林木森的債,而林木森今世欠她的也隻有下世償還了。其實,婚姻中的每個人大概都是在還前世的債,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幸福的還是不幸的,男人欠了女人,所以就百般嗬護;女人欠了男人,所以任勞任怨;相互都欠了,就會同舟共濟相伴到老了。

林木森用毅力救了自己。

“建工隊”的人絕大多數心裏懷疑林木森與丁慧麗的關係。看到一門兩室,連大軍都生疑。現在林木森不是龍溪領導,好事的都借口撒尿潛到窗下。此時,大家對林木森信服了。尤其是大軍,來得最早,聽到林木森嚴拒丁慧麗的話,整整一個晚上,大軍都在譴責自己,認為去聽壁腳是汙辱了小老大!

感謝支持!

《龍溪河水向北流》是《情係南太湖》的上部,就此完結。下部為《山外青山樓外樓》,不日發稿。請關注,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