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心理是職場中一種很普遍的心理,很容易傳染,而且讓別人感染上這種心理的時候絲毫沒有察覺。人似乎天生就對那些超越我們、管理我們的人有一種抵觸情緒。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認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源於對窮人的剝削。直到今天,這種財富的原罪始終沒有從人們的頭腦中消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於為富不仁的報道,內容不過是對“血汗工廠”的揭露,以及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同情。那些落魄的人的確值得同情,但是你想過沒有,他們今天的落魄境況完全是由於社會或者其他人造成的嗎?他們自己就沒有責任嗎?同樣,當他們抱怨領導的時候,沒想到自己也有責任嗎?
不少員工總是在想著“我應該得到什麼”,抱怨企業“沒有給我什麼”,卻沒有反躬自問:“為了希望從事的職業,我還缺乏什麼,可能要付出什麼,做得夠不夠?”抱怨者總是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抱怨成了不負責任和不夠忠誠的借口。這樣下去,他們在抱怨中會喪失許許多多的機會,落在別人後麵。
抱怨是一種心理不平衡的感覺,是一種追求不切實際的心理,是一種情緒化的心態。“不滿”和“抱怨”是最流行的一種情緒,也是最容易被善於尋找借口的人利用的。長期的抱怨可能會導致一個人對企業失去忠誠,陷在一種無法自拔的低迷情緒中。因為抱怨,一個人可能會抵不住其他機會的誘惑,或者不能承受企業暫時的困境,所以消極對抗或者另謀出路。
實際上,職場中的人可以簡單地分為兩類,抱怨的人和不抱怨的人。抱怨的人總是悲觀失望,似乎總是在抱怨他人與環境,認為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於環境造成的。他常常自我設限,讓自己本身無限的潛能無法發揮,整天生活在負麵情緒當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不抱怨的人卻能夠凡事從現實出發,在企業裏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會熱情地和同事們打招呼,精神抖擻,積極樂觀。他們總是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是在受到挫折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在企業裏麵,前者隨時麵臨被解雇的危險,即使不被解雇,也升遷無望;後者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得到晉升。其實,後者在能力和智力上並不一定勝過前者,隻不過是他們的工作態度比前者好而已。無論在什麼地方工作,人與人之間在競爭智慧和能力的同時,也在競爭態度。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態度越積極,決心越大,對工作投入的心血也就越多,從工作中獲得的回報也相應增多。
改變職場命運,從戒除抱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