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處理的人一個個灰頭灰腦,自認倒黴,不敢做聲不敢強,沒有人想到人權,想到自由,即使有這方麵的意識也不敢表達出來,否則的話,批鬥會,高帽子,黑牌子,甚至更大的懲罰,更多的恐怖等著你。
其實,隻要神經沒有問題,即便是最徹底的革命者也有自己的時尚追求,也有一顆激情燃燒的愛美之心。
有段時間,革命的時髦席卷中國大地,舉國上下一致流行穿軍裝,戴軍帽,係武裝帶,當年非軍人的最酷著裝,這種時髦且無性別之分,女人們也以“不愛紅妝愛武裝”為自豪。
不分男女的酷裝
成套的軍裝不好弄,軍帽、軍扣也大受追捧,剛開始刮這陣風的時候,一頂真軍帽,那就是寶貝,就是值得反複炫耀甚至可以提高身價的物件了。軍帽有真有假,真軍帽裏麵的白襯布上蓋有紅色的方形圖章,標有部隊的番號,還有持帽人的姓名、血型。真軍帽求之不得,街上的青年伢們隻好戴假軍帽來自慰,反正在外形上,真與假相差無幾。真品軍扣有“八一”二字,假的則沒有,外麵有圈小點點的叫警扣,次之。
記不清是什麼時候,武漢市麵上陡然刮起了一陣來勢洶洶的搶軍帽之風,漢口銅人像、六渡橋一帶此風尤烈,足以讓人瞠目結舌。頭上戴的軍帽,不論真假,隨時隨地會被人搶走,你今天搶我的,我明天搶他的,走路的搶走路的,騎車的搶走路的,走路的搶騎車的,甚至還有汽車上搶走路的,以風揚雪,亂成一鍋羹。 搶軍帽的“搶”字,有個特別形象的替代動詞叫“啄”,“啄軍帽”,我至今仍然覺得這個詞用得精妙。就象雀子啄食,出其不意,嘴無虛發,一啄一個準,啄到就跑,“穩、準、狠、巧、快、靈”,一個“啄”字完全可以概括搶軍帽過程中的所有精彩。
我和我曾經的軍帽
我曾經有過一頂真軍帽,我敢肯定不是我搶來的,是別人送的,至於別人是不是搶來的,就不敢保證了。那頂軍帽曾是我的鍾愛,不知道怎麼回事,戴著它,會有種油然而生的神聖感、莊嚴感,仿佛人也長高了一截。
那時候,照相還是屬於比較奢侈的消費,一般情況,人們輕易不照相。為了那頂軍帽,我舍了個大己,特地去照了一張相,還是在漢口最有名氣的鐵鳥照相館(當時改名為人民照相館)。照完相後,一身輕鬆,心情暢快,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不料,這竟然是我與這頂軍帽的最後訣別。
回來的時候,走到民眾樂園對麵,突然竄出一個人,把我的軍帽給“啄”走了,等我回過神來,該同誌已經溜進桃源坊的巷子中,眨個眼就無影無蹤了。我簡直不相信,怎麼一下子,神聖的軍帽就變換了主人呢。繼而又無可奈何地自我安慰,軍帽搶走了,幸虧我還留了張戴軍帽的照片,這,總搶不走吧。
後來聽說出了一件大事,市裏有個分管公安工作的頭頭,姓王,他的軍帽居然也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輕鬆地“啄”走了。頭頭的震怒大地直晃,一場集中嚴打搶軍帽的人民戰爭就在武漢三鎮展開了,這股社會時尚史上的奇風終於被刹住了。
關於這股奇風是如何刹住的,街上的青年們卻另有說法。
有人說並不是嚴打之功,而是人們的興趣喜好轉移了,突然間都覺得戴個軍帽“很周人(意思是很難看,令人反感)”,不時興了,也就沒有人去搶了,刹住奇風的功臣是時尚的自然演變,而非人力。這番言論也不無道理。
但又有人說搶軍帽本來就是一件“鬧餳黃(惡意玩笑)”的事,並非真的要那個東西,而是因為現在年輕人生活單調枯燥,有精力無處發泄,就故意去鬧得玩,反正搶軍帽也犯不了多大個法,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不再鬧了。這話好象也說得過去。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當年風華正茂的俏姐俊哥,如今都成了夕陽無限好的婆婆爹爹,他們偶爾也會象我這樣想起一些陳年舊事,有時也會感歎:我們那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