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小時髦的小災難(1 / 2)

年輕人愛俏愛美,自然平常,曾幾何時,這些人之天性居然也和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相掛相連,平日的衣著打扮被人抹上了濃鬱的階級色彩,個人好惡無一例外地打上了階級的烙印。

三皇街的老街坊們,從不知道“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到底是個麼名堂,也不懂穿衣戴帽和“剝削階級的腐朽沒落”有個什麼牽連,人們平日裏手頭並不寬裕,玩不了瀟灑擺不起闊,充不了“六個指甲”,他們僅僅憑直覺來稍微裝飾一下自己的生活。就這樣,還是避免不了時代風雨的侵襲,一些莫名之災也頻頻向那些愛講時髦的年輕人砸來。

記得那幾年,“考版褲”在年輕人中悄悄流行,這種褲子被人斥為最典型的奇裝異服,穿這種褲子的人還常被人同社會小流氓相提並論。培紅中學有幾個學生,就是因為穿考版褲而被工宣隊拉到台上,又是亮相,又是批判,當作反麵教材。所謂考版褲,其實就是現在的牛仔褲,“考版”是英語Cowboy(牛仔)的英譯,香港叫“緊士褲”。這種褲子小褲腳,小褲腰,臀部被緊緊地包著,穿上它,下蹲雖然有點困難,但人的線條顯得清晰突出,青春而活潑,那些玩味的年輕男女個個喜歡。

街上有個叫大凱的青年伢,不怕費神淘力,親自參與設計,親自盯著裁縫做了一條考版褲。那條褲子好呀,黑色哢嘰布,外縫雙白線,高褲褊,短褲絆,銅扣銅釘,外帶拉鏈,新潮之極,惹得其他人羨慕眼紅。平時大凱還舍不得穿,誰知剛穿出去,一到六渡橋就遭了難。

那天,六渡橋、銅人像一帶,突然來了一大幫子人,也不知道是造反派還是保皇派。這幫人打著革命的旗號,居然有組織地對路過的每一個人進行“紅色大清理”,不管是走路的還是騎自行車的,都從頭查到腳,還美其名曰“滅資興無,破舊立新”。隻要是頭發稍微蓄長了一點的,都被強行揪進理發店推成了平頭。有穿人字型海綿拖鞋的,鞋絆被人扯斷弄毀,據稱這種樣式的拖鞋是從日本傳過來的,穿上它,就有媚日當漢奸之嫌。

大凱那天打了一下野,察覺不對就往巷子裏鑽,結果沒有跑贏,被人捉住了,那有味的考版褲,幾個人圍了上去又是剪又是撕,撕得呼哧哧響,剪得人心直疼,一條新褲子被弄得稀巴子爛,大凱最後隻得穿著短褲頭狼狽而歸。

同天遭難的難友,還有一個名叫華華的姑娘伢,說起來她就更慘了。

頭發自生自長,如何處置與他人何幹,但不知為什麼,一些人總把頭發和政治連在一起。文革中鬧過一刀切,男的平頭,女的“搭毛”(街上人稱齊耳剪平的女式發型為“搭毛”),不準吹不準燙,甚至連老婆婆的“粑粑頭”都不讓人梳。當年,處理那些“壞分子、反動派”,有種懲罰就是剪頭發,街上有個婆婆就被人剪得象瘌痢,太難看了,沒有辦法,平時戴個帽子,天熱就在頭上頂條濕毛巾,又遮醜又解涼。

古三皇的姑娘們喜歡蓄辮子。有位女青年,辮子長得幾乎可以打腳,走在路上,有人側目,有人圍觀,有人攆著看。她聰明,書讀得好,文革前就考上了武漢大學,街上的哥們都說她的味最正,是公認的頭牌花旦。她平時就象隻驕傲的花公雞,昂出昂進,輕易不跟街坊們說話打招呼。

華華的辮子也長,快到腰間了,樣式很吸引人,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考辮”。這種辮式梳起來麻煩一點,從後腦勺就開始盤,很上,三股紐相纏,兩根辮子直挺挺地並排在一起,走動起來一顛一顛的。

那天鬼使神差,華華在六渡橋也碰上了那幫人,他們硬說蓄辮子與革命精神,革命要求相違背,亦在打擊禁止之列。不由分說,“哢嚓”兩下,華華的“考辮”就變成了“搭毛”。

望著蓄了個五六年,一下子就脫離了本體的辮子,華華含著淚說,希望拿回去做個紀念,剪辮子的人竟然說:資產階級的東西,留它害人。華華越想越嘔,悲悲切切,回來的時候,走一路,泣一路。

褲子撕了馬上可以再做一條,辮子剪了就得好長時間長了,可歎可憐!有辮子的時候,華華從早到黑抱著鏡子照,左照過去,右照過來,一晃就是幾個小時,現在弄得連鏡子也不敢摸了,好長時間“貓”在屋裏不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