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朋友也要分三六九等(1 / 1)

“朋友”這兩個字有著很深刻的意義。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是對朋友的價值最籠統的概括,證明了在人生活中,朋友的重要地位。

古代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關於友誼的高論。

《論語》中談到朋友時,用這樣的語言論述: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意思是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品性正直的人,誠實守信的人,知識廣博的人,和這三種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諂媚逢迎的人,表麵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善於花言巧語的人,和這三種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隨著人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朋友也逐漸成為很多人關注的重點。到了現代,朋友更是種類繁多,什麼驢友、筆友、商友、棋友等,花樣繁多,當然,這些朋友是現代社會發展多樣化的體現。

職場上的年輕人,更是將朋友演繹為“哥兒們”,覺得不夠,還要再加上個頭銜,“鐵”,這種朋友代表著兩個人之間的友誼堅不可摧。

不管有多少名目,但價值才是衡量朋友最重要的因素。

當出現利害衝突,如金錢、美女等,能繼續維持友誼的又有幾個人?平時稱兄道弟的不算朋友,能夠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你麵前的,才能配得上“朋友”兩個字。

認真觀察一下身邊的朋友,不妨捫心自問:“在我時運不濟的時候,能有幾個人雪中送炭?在我發達的時候,又有幾個人不是出於日後有用的目的錦上添花的?”

在牽扯到利益的場合中,朋友成了最敏感的字眼。有人總結說:“成亦朋友,損亦朋友。”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朋友要分三六九等,生意朋友是利益朋友,在利益方麵,朋友的關係先往後站,利益靠在最前邊;普通朋友越多越好,所謂朋友多了路好走;知己朋友多則無益,一個足矣。

富蘭克林這樣說過:“有三個朋友是忠實可靠的——老妻、老狗與現款。”

富蘭克林的話過於偏激,但仔細想來,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交什麼樣的朋友,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問題。

朋友常常出現在你生活的各個方麵,因此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再謹慎,以正直、誠實、互相幫助為最主要的標準。真正的朋友不是酒桌上互相吹捧的朋友,而是在你困難的時候,向你伸出手的朋友。朋友包含著互幫互助,危難中相互扶持,富貴時互不相忘,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遷就,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需要注意的是,友誼是需要“禮尚往來”的。今天你幫助了我,明天在你遇到苦難的時候,我就要盡力給你提供幫助。這種“禮尚往來”一旦出現“透支”,朋友的關係也就很難再維係了。

這種“透支”包含給予和索取,不能一味地索取,也不能一味地給予。如果一心想從朋友那兒得到些什麼好處,那其實隻是利用,這種利用就失去了朋友的意義。如果一味地給予朋友無私的幫助,對方受之有愧,你心裏也不會舒服,因為你不是耶穌,不是救世主。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與每一個朋友都肝膽相照,酒肉朋友,泛泛之交,通常是混個臉熟,並不能深入地去交往,這樣的朋友隻是臉熟,見麵打個招呼,維持這種關係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真正的朋友,則要坦誠相待,坦誠相待也不能脫離“禮尚往來”這個規則。

人分三六九等,朋友也要分三六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