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幼兒教育(2 / 2)

另一方而,鍛煉承擔責任的能力。每一種能力的鍛煉都應該來自於實踐,因此,給予幼兒適當的承擔責任的機會。我們可以布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小作業,如分發玩具、收交作品、整理書桌等,或者通過遊戲、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讓孩子逐漸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一方麵要享受別人對自己的養護、教育和幫助,另一方麵負有許多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一個不盡社會責任的人是一個對人類無益的人,而一個不會做事、無能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歡迎的。要鼓勵孩子從小融入集體,有主人翁意識和集體觀念,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要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也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義,看到自己的行為能為他人帶來影響,從而生出自豪感和責任心。

四、在教學中重視幼兒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在我國,大多數人對“健康”的認識都比較片麵,認為幼兒的身體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這種對“健康”認識的偏差,使我們忽視了幼兒的非智力教育,妨礙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

健康的身體是兒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礎。要想使兒童的心理得到健全發展,首先要使兒童有健康的軀體,這些就需要我們的保護和鍛煉。比如規律的飲食和睡眠,適當的勞動和遊戲,這些都是兒童生理健康的保證。

身體健康了,還要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兒,智力發育正常、積極向上、情感豐富、性格開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別人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等。要想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多站在幼兒角度,了解他們內心的需要,為幼兒營造出一個能夠相互接納、信任、尊重、和諧的生活氛圍,並與他們建立平等的、亦師亦友的關係。因此,老師要放手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能夠充分表現自己,並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增強自信心,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兒經過數學學習,感受到生活中的數量關係和數學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數學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自操作。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和實踐,得出的相關結論在幼兒的腦海裏會留下深刻印象,然後教師給予及時的補充和說明,知識便會紮實牢固地被幼兒接收。數學規律的總結和歸納,可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複習和整理習慣,從而提高小朋友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幼兒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係民族素質和國家的未來,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我們期待著幼教事業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麵向新世紀的世界幼兒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1999.

[2]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展與教育[M].遼寧: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蘭.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