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析高校開設勞動課的意義與途徑(1 / 2)

探析高校開設勞動課的意義與途徑

高教高職研究

作者:蘭恭文 劉廣春

摘 要: 當代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除了具備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外,更要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本文闡述了高校開設勞動課的意義和途徑,希望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勞動課 意義 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開展勞動課的意義

開設勞動課是學校育人的一大改革,通過一係列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團隊協作等能力提高,促進大學生非專業素質的提高。同時,勞動課使學生從書本知識中走出來,在實踐中成長、成才,使大學生更好地貫徹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擴大知識麵,增強工作責任感,提高實際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全麵健康地成長。因此,在高校開設公益勞動課是一個迫切又具有深遠意義的課題。

(一)勞動課的開設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當代大學生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及家人的嗬護下成長,從小學開始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攻讀大學的目標上,每天都投入腦力勞動中,缺乏體力勞動和獨立生活的素質。考入大學後,很多學生不能適應獨立生活,衣服不會洗、被子不會疊、內務不會整理,一些學生對體力勞動的價值觀念發生偏移,影響自身發展。因此,在大學期間學校有必要給學生開設一門關於勞動、生活的必修課,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二)高校開展勞動課是一項有益於學生、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學校的工程。

新時代的年輕人除了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外,更要有較高的非專業素質,做全麵發展的新一代。年輕人隻讀書不參加社會勞動是不行的,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開設勞動課正是使青年學生一麵讀書,一麵參加勞動、參加實踐,通過勞動,具備基本勞動觀念和勞動素質,將來為社會服務,成為祖國合格的接班人。另外,通過勞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勞動技巧,豐富自我、完善自我。

(三)開設勞動實踐課有利於校園文明建設。

開設勞動課是落實教育工程的重要舉措,有助於更好地將學生素質養成落到實處,有助於培養學生愛護校園環境、珍惜他人勞動成果、提高公德優秀品質,有助於推動學生自主參與校園環境建設活動中,強化學生的自律意識和主人翁意識。這種良好的校園氛圍對促進良好校風、學風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開設勞動課有利於大學生自律行為的養成。

西方先進國家的高校公寓管理幾乎都由大學生完成,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自律功能全麵展現。反觀國內高校現狀,學生的勞動習慣、吃苦耐勞精神大不如前。大學生通過勞動課實踐,體會到勞動的辛苦,懂得自己的不文明行為給他人帶來的辛苦。勞動課後學生在生活學習過程中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明顯得到改善,他們會自覺地將垃圾放置在規定的地方。

(五)開設勞動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內容。

勞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大學生多種素質的教育活動,是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於一體的綜合型教育。在勞動過程中,學生不僅自身體力和耐力得到鍛煉,增強了體質,培養了毅力,提高了審美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熱愛勞動的熱情,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心理。因此,在高校中開設勞動課,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麵,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