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兩條思想路線
中國的漢字和羅馬的字母,東西十萬裏,上下兩千年,風馬牛不相及也。想不到漢字跟字母終於締結姻緣,兩相偎依。這就是曆史。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穿梭機
《漢語大詞典》(1986年),收古今詞目37萬條,其中多字詞目沒有拚音索引。美國學者梅維恒教授捐資聘請專家,經過三年工作,給全部多字詞目加注拚音,刷新了詞典的檢索技術。這兩件事情使我明白,中國需要拚音,外國也需要拚音,拚音屬於世界。“穿梭機”往來東西,溝通中外。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穿梭機
現代人要說現代話,寫現代文,開創現代文化。文言的用處隻是了解古書,不適合用於現代生活。認為文言比白話優美,那是心理錯覺。
目前有一股複古風,這是缺乏時代意識和自信心的表現。青年們不可誤入歧途。
——提倡文言是時代錯誤
普通話源遠流長。從孔子時代的雅言,曆代的通語,明清的官話,到國語和普通話,是一個不斷與時俱進的曆史過程。今天,隨著義務教育的逐漸普及,規範化的普通話正在成為事實上的全國共同語。受過小學教育的青少年們,都能聽懂廣播和電視中的普通話。方言時代必然要讓位於普通話時代。普通話所代表的漢語將成為世界上人口使用最多的語言。
——中國語文的與時俱進
《大學》一開頭就有“簡化字”,讀古書不能不讀“簡化字”。
——“簡化”與“今譯”之辯
刪繁就簡,是漢字和一切文字的共同規律,規律即“正途”。
——“簡化”與“今譯”之辯
漢字中產生字母,是漢字現代化的標誌。字母從外國設計到中國設計,從民族形式到國際形式,從內外有別到內外統一,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經過了漫長的艱難的曆史演變,終於與時俱進,成為電腦上輸入中文的主要媒介,中外文化交流的文化橋梁。
——中國語文的與時俱進
21世紀是全球化世紀,全球化世紀是雙語言世紀。中國和外國的知識青年,不論從事經濟、政治、文化或任何專業,都需要首先學好本國共同語和國際共同語。這是基礎教育的基礎。
——漢英雙語詞典的第四裏程碑
效率是社會進步的首要條件。簡化增進文字的效率,不可輕視。
——“簡化”與“今譯”之辯
拚音幫助漢字,今天“人手一機”,打短信,離不開拚音。從“注音符號”到“漢語拚音”是漢語字母的發展“正途”。
——“簡化”與“今譯”之辯
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要溝通往來交流,要有一個橋梁,這橋梁主要就是漢語拚音方案,我做的這點工作小得不能再小,小兒科。但你不能沒有它。文盲進入文化需要漢語拚音。你給人家一張名片,方塊字人家看不懂,要有漢語拚音。這是一個橋梁,也可以說是潤滑油,如此而已。
——趙誠:《百歲學者縱談天下事——周有光先生訪談錄》
一百年前,我3歲,在家學唐詩,朗朗上口,不懂意思。後來,7歲進小學,讀古書。老師用“口頭白話”翻譯古文,使我們能讀懂。到我進中學,課本上開始有“書麵白話”。“口頭白話”和“書麵白話”都是“今譯”。沒有“今譯”,古書無法讀懂。“今譯”是繼承古代文化的必由之路。
——“簡化”與“今譯”之辯
中國需要拚音,外國也需要拚音,拚音屬於世界。“穿梭機”來往東西,溝通中外。21世紀是全球化加速前進的世紀,中國文化在全球化時代將進一步走向世界,這是中國文化的發展,也是世界文化的發展。“漢語拚音方案”這個“穿梭機”將在21世紀擔負起更加重要的曆史使命。
——文化穿梭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