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悶死牛”的人辦事
一、分析導入
蘇波是某一公司的產品銷售人員,他為人開朗,喜歡與各種人打交道,這種性格也正合他的職業要求。他幹得很出色,深得老板的讚賞。可最近,他卻遇到了一個難題,他想請一個中介人幫忙打開一個客戶資源,可這個人卻是個典型的“悶死牛”的人。蘇波多次登門拜訪,不但沒有任何進展,反倒讓對方產生反感,鬧出很大的不愉快,再次的溝通似乎成了不可能了。
二、權威分析
“悶死牛”的人沉默寡言,性格又極倔強。和“悶死牛”的人辦事,人們總會感到沉悶和壓力。特別是對於一些性格比較外向、活躍的人,更是覺得難受。因而,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為了活躍氣氛,打破這種局麵,故意找話題。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對於沉默寡言的人來說,他們之所以這樣,可能是出於有某種心事而不願多言。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尊重對方,不要去破壞對方的心境,讓其保持一種內心選擇的存在方式。相反,你如果故意地沒話找話,並拚命想方設法與對方交談,隻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和厭惡,以至於他們不願意和你在一起。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從他的興趣入手
興趣,是人在情感意誌等個性品質作用下對某種事物產生熱愛、追求以及創造性活動的傾向。青年人興趣一般較為廣泛,當你以他的興趣作為交談話題時,就能較敏銳地觸動他心靈的“熱點”,進而產生心理相容和語言的共鳴。
例如,你可以說:“小柳,我真不敢相信少了你我們這個部門可怎麼辦?有你在,我們才不至於迷失方向,我打算推薦你參評本月優秀員工獎。”這樣有了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就很容易引導對方開口了。
方法二:從相互認知談起
人與人之間由於麵對壓力與競爭,特別是對事業成功的渴求,使自我意識和自尊心明顯增強。“悶死牛”的人不僅關注自己的發展,顯示自己的價值,還表現出對周圍人關於自己的評價異常敏感,並常常為之引起較大的情感波動。他們希望從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評論中了解自己,懂得借助外物折射來認識自己,尤其是領導的重視、同事的尊重和對自己的態度。作為合作共事的人應持以誠心,對他的言行予以客觀、公正的評價,往往會引起他內心的反思,從而產生與人交流的願望。例如,要想得到這類人的幫助,你可以這樣說:“我了解到現在你還不便讓我分享你的設計,然而我想知道你是否願意看看這個,這是在工作中都可能出現的困難。老實說,這些問題我不在行,也許你可以指點指點我們。”這樣的話,既指出他在業務上精通,態度上對他又尊重,接下來的交流便能水到渠成。
方法三:從自身的秘密談起
“悶死牛”的人大都具有較明顯的“閉鎖心理”,他們既苦於無人知曉自己的心事,又不情願讓人真正知曉自己的心事。
他們偏愛與珍重形象的現身說法。所以,當你毫不隱諱地暴露出自己內心的秘密時,“悶死牛”的人也一定會或多或少向你傾吐內心的秘密。當我們對他的煩惱給予理解,並熱情幫助他解脫時,他往往就會同你攀談起來,這樣就可以同他辦事了。
四、成功案例
馬蘭是某一師範大學研一學生,所研究的方向是文字學方言學方向。研一的第二個學期,他們就有一個赴方言區調查記音的任務。五一過後,經導師的決定,他們選擇了湖南的湘西地區。那裏以少數民族居多,居民所用方言對古音麵貌保持得相當好。但因為與現代通用普通話相差甚遠,外來人感覺幾乎都聽不懂。於是,他們決定找個會說普通話的當地居民來作翻譯。
真是幸運,他們找到了。於是,大家都主張讓馬蘭來與那個居民進行溝通,請他幫忙。剛一打交道,馬蘭就感覺這個人很沉悶,很少說話,對人似乎一點都不熱情。見他這樣的態度,馬蘭還真不知怎麼開口請他幫助,且對方似乎還真有點不情願隨便來幫這個忙。於是,馬蘭決定先和他拉近一點距離,然後再來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