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關鍵詞:責任分散效應。
我們經常說:“人多好辦事。”事實是這樣的嗎?其實未必。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責任分散”心理,即隨著責任人數量的增多,責任人的責任感就會相對降低,因為他們會覺得,反正也不是自己一個人承擔,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幹得那麼起勁。於是在相互推諉之下,誰都不努力,結果嚴重影響了辦事的效率。甚至因為缺乏責任感,還可能導致悲慘事情的發生。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孩子掉進了公園的池塘裏,看到孩子溺水情形或聽到他呼救聲的人很多,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事後,媒體紛紛譴責人們的冷漠。這種現象從心理學上講,叫做“旁觀者效應”,即在緊急情況發生時,當有其他目擊者在場,人們的責任感就會削弱,成為袖手旁觀的看客。
在這種心理效應的影響下,隨著目擊者人數的增加,人們的責任心卻是遞減的。這樣的心理往往會使人變得懶散和麻木,甚至看到有人遇到危險、需要幫助的時候,因為有很多旁觀者在身邊,而產生“我不去救,讓別人去救”的心理,最終誰都不願伸出援助之手,造成見死不救的“集體冷漠”的局麵。
在具體工作中,如果一個人幹活,不論做得好與壞,結果都是自己來承擔,但是如果是集體工作的話,集體中每一個人的責任感就會明顯減弱,麵對困難會退縮,總想自己不出力,而從別人那得到好處。
在這樣的心理的影響下,“人多力量大”的法則會被改寫,因為幹活人越多,其效率卻不一定越高,這時候可能會出現“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