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裝快樂是獲得快樂的一種方法(1 / 2)

心理學關鍵詞:心理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與上司發生了一次口角,就對工作失去了信心;或是跟同事鬧了別扭,就覺得上班沒勁,產生抵觸情緒,並且排斥上班。其實這些都是大可不必的,當心情不愉快的時候,不妨對著鏡子練習笑容,對自己說“我的心情很愉快,我要努力地工作”,這樣對自己進行“催眠”,假裝自己很快樂,可能不悅情緒就會漸漸消除。

“假裝快樂”是一種快速調整情緒、獲得快樂的方法,雖然治標不治本,但的確有效。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身體和心理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整體。某種情緒會引發相應的肢體語言,比如憤怒時,我們會握緊拳頭,呼吸急促。快樂時我們會嘴角上揚,麵部肌肉放鬆。然而,肢體語言的改變同樣也會導致情緒的變化,當無法調整內心情緒時,不妨通過調整肢體語言,帶動出你需要的情緒。比如你強迫自己做微笑的動作,你就會發現內心開始湧動歡喜。所以“假裝快樂”,你就會真的快樂起來,這就是身心互動原理。其實這種“假裝”,就是對自己情緒的積極調整,如果一個人總是沉浸在一種消極的陰鬱、心理狀態之中,就會受到消極的心理暗示,使自己的情緒更加惡化,而善於積極主動地去改變這種消極的氛圍,加一些積極的陽光的情緒在裏麵,就會使其不斷擴展,最終占據整個心靈。

心理學家認為,即使處於不利的環境中,如果我們能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情緒和行為也會產生良性反應,也就是“假裝快樂就會真的快樂”。相反,如果習慣使用消極的暗示,往往會把事情弄糟。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們要善於消除一些消極的心理暗示,而要多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通過調適自己的心理和情緒,讓自己能夠轉憂為喜,化苦為甜。

每個人都有優點,但有些人總是盯著自己的缺點看,從而產生自卑。要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學會發現自己的優點,並設法擴大。無論是多麼微小的優點,都可以通過反複強調,使自己獲得自信。許多人之所以會受不安和自卑情緒的困擾,是因為他們把極小部分的失敗或恐懼擴大化了。所以,縮小消極麵,淡化消極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常說“境由心生”,其意思是想要擁有什麼樣的心理境界,別人說了不算,得由你自己做主。照這樣的話,無論客觀的環境是多麼不盡如人意,我們隻要善於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就會創造出快樂的心境。

“臭味相投”的心理原因。

心理學關鍵詞:心理認同、滿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話不投機半句多”,這也體現出了相似與相異給人們的心理造成的巨大差別。

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因為沒有帶傘在站牌下避雨,都回不了家,不一會兒,其中一個人的手機鈴聲響了,兩人同時去看自己的手機,才發現兩人的鈴聲原來是一樣的,於是就開始簡單地聊天,從鈴聲到偶像再到星座,兩人越聊越開心,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雨停後他們還給對方留了自己的聯係方式,都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

為什麼兩個陌生人會在短短的時間內一拍即合,結下深厚的感情?首先,這兩個人都用同一個鈴聲,彼此趣味相投;其次,兩個人都因為沒有帶雨傘站在站牌下避雨,可謂是同病相憐。因此他們產生了情感共鳴,彼此輕易地認同並接受了對方,促進了感情的升華。